人物简介:薛歆,男,1982年3月出生于湖北省十堰市,中共党员,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2015年获得中德CSC-DAAD联合博士后奖学金,赴德国巴伐利亚州Lichtenfels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9月归国发展。

新冠病毒的突然来袭,让无数优秀的医生和护士,从全国各地迅速集中到湖北,他们舍弃小家顾大家,不惧生死到一线,与死神赛跑,减少病人痛苦,拯救无数生命。留德归国博士薛歆,这位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工作的湖北人,因为医生工作太忙,以至于好几年没有回老家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2020年的元宵节,他是以援助湖北医生的身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

image.png

2020年3月,穿着隔离服的薛歆

我是党员、医生、湖北人

2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说,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是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薛歆说:“作为援鄂医疗队的一员,我们深有感触,即使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疫情,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们可以调集全国的力量支援一点,几天时间医院可以拔地而起,数万军地医生集结在一起,医疗设备、生活物资源源不断送到湖北,老百姓整齐划一地选择不出门,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些措施的结果我们也已经初步看到了,国内疫情明显得到了好转。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我认为最根本原因就是有了党的坚强领导。”

元宵节前夕,飞赴武汉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整体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B9东疗区,专门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作为心血管科的医生,薛歆被编入第六医疗小组,参与患者的常规诊疗以及心血管合并症的会诊。

薛歆说:“湖北十堰是我的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一直都在湖北,直到18岁考取白求恩医科大学来到了长春。这次的疫情让我的很多亲人、发小、同学身处困境,作为湖北人,我忘不了巍巍武当山,淼淼汉江水;作为白求恩的传人,我忘不了白求恩精神,因此我不可能、也没办法置身事外。更何况我是共产党员,还是医生,无论从党员义务,还是职业操守的角度,现在这个时期,没有比湖北更适合我的坐标。”

image.png

留学时的薛歆(左)在德国导管室进行手术。

2月7日,薛歆到达武汉。9日,薛歆正式进入隔离病房。那段时间正是湖北的病例数增长很快的时候,每天都能新确诊1000-2000例,而且医院床位特别是重症和ICU床位紧张,一床难求。几乎所有武汉当地的医生都上一线抗击疫情,但仍然无法满足所有患者的救治需求。一边是数以万计的患者,一边是当地不堪重负的医疗系统,这就是当时武汉疫情的严峻形势,这座英雄的城市面临巨大考验。

一位女患者的启示

来到武汉一个月,薛歆所在疗区专门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这期间经历了患者大规模入院,常规诊疗、上呼吸机、上ECMO,经历了无数争分多秒的生死时刻。经历过无数生离死别的薛歆说:“触动我最深的不是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而是一个普通患者。”

这是一位不到40岁的女患者,其实病情不重,肺炎感染的面积很小,而且治疗效果不错,10天左右复查CT就显示明显好转了,肺部病灶也几乎痊愈了,4次咽试纸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按照目前的出院标准,完全可以出院,医疗队也反复建议她出院。但是患者一直不同意出院,她总是说自己不舒服,说自己在发热。由于她看上去比较“奇怪”,每次轮到薛歆查房,薛歆都会跟她聊一段时间。有一次,她跟薛歆说,自己一家六口全部得了肺炎。最初武汉医疗资源紧张,只能在家隔离,直到援助的医疗队到了以后,他们才得以入院。尽管其他亲属陆续出院了,她还是觉得很害怕,她看新闻知道有患者出院后复发,总觉得自己要是出院了就可能复发,只有在医生身边,才觉得有依靠,才有安全感。了解情况以后,医疗队联系了心理医生,帮她调节情绪,并且为她详细解释了她的病情好转情况,特别是肺部CT的变化过程以及4次阴性咽拭子的结果,患者逐渐意识到她的病确实好了,情绪也就慢慢放松了下来。

image.png

隔离病房超声心动图检查,左一操作者为薛歆。

这个病人给了薛歆和同事们一个重要提示,在新冠肺炎救治过程当中,不但要重视肺炎本身的治疗,还要注意灾难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创伤,新冠肺炎让病人恐惧、孤独、无助、抑郁、委屈,这些不良的心态需要临床医务人员甚至是专业心理工作者进行疏导。病人的病好治,心病难愈,即使身体康复了,也需要长期的心理疏导,才能真正的回复健康。

为了病人的转危为安

据薛歆介绍,所有的医生工作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几乎都是厚重的防护装备和精细的医疗操作之间的矛盾。薛歆作为心内科医生,更是如此。心内科医生最重要的装备是听诊器,但在隔离病房,根本不配备听诊器,因为穿上防护服,耳朵是挡住的,没有办法进行心脏和肺脏的听诊。如果没有替代措施,心血管科医生就没办法正常开展工作。前方有困难,后方就支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很快调来了超声机,在隔离病房内就可以常规为患者做超声心动图,并开展肺部超声检查,这不但替代了心肺查体,而且可以评价心功能、心脏运动、胸腔积液等额外指标。

image.png

德国Lichtenfels小镇教堂合影,右一为薛歆。

薛歆所在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充分发扬了白求恩精神,以最快的速度接收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疗区50张病床已经满员。作为心内科医生,薛歆着重关注了有心血管合并症的患者,50例病人中,有得过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高血压的、重度二尖瓣狭窄的、心房纤颤的,下肢静脉血栓的。根据现有文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达到了10%左右,因此这些病人是真正的高危患者,特殊时期需要特殊处置,薛歆对所有的病人都仔细了解病情,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由于是特殊时期,医院的药物并不齐备,很难让病人按照既往用药方案治疗,薛歆只能从现有药物中制定最合理的心血管治疗方案,涉及到不少需要换药的,只要病人换药,理论上都可能造成病情波动。薛歆仔细观察每一个病人的症状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严防因为治疗方案调整带来的不良后果。让薛歆感到欣慰的是,所有换药的病人都很安全,没有出现问题。很多患者已经转危为安,顺利出院。

妻儿的心声

在薛歆远赴武汉抗疫前线之后,他的妻子和儿子就一直在牵挂着。薛歆儿子薛佩杭用日记记录下了对爸爸的思念。

image.png

2018年,薛歆全家合影。

薛歆3月15日过生日,他只能用微信给儿子发信息:虽然爸爸过生日不能跟你们一起了,但是妈妈生日的时候我应该就回长春了,到时候咱们一家三口要买个大蛋糕,把我的那份也补回来。

薛歆的妻子常静也是一位医生,她嘱咐薛歆:一定要平安回来,我跟儿子每天都在想你,家里不用担心,爸、妈、孩子我都会照顾好的,等你回来给我过生日,这次不要什么礼物,你平安回来就是最好的礼物!

读小学的薛佩杭在日记说,爸爸去武汉以后,家里空荡荡的,看不到他的身影也没人陪我下棋了。爸爸刚走的几天里,我很失落,整天提不起精神。妈妈看到我这样,就对我说:“虫虫,你是大孩子了!爸爸是在工作,我们应该理解、支持他。当你难过的时候,可以给爸爸写日记,你可以用文字记录下你对爸爸的思念。”妈妈的话提醒了我,从那天开始,我就养成了给爸爸写日记的习惯。心情日记本,记录着爸爸走后我的变化,同时也表达着我对爸爸无限思念!

image.png

薛歆儿子的心情日记

日前,吉林教育广播公益活动“声音的力量”播发了薛佩杭的诗歌《爸爸,我想变成风》,诗里写道:

……

您疲惫的身躯

体现了日常工作的艰辛

您专注的眼神

透露出战胜病毒的决心

夜以继日的奋战

是为了挽救一条条脆弱的生命

是为了保全一个个完整的家庭

期待疫情尽快平定

盼望您早日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