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杂志:科研人员研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或将长期存在,间歇性在局部流行,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您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以及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山西省主委,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山西欧美同学会名誉会长卫小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艰苦卓绝努力,我国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作为卫生战线的一员,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一样感到自豪。在这场战役中,虽然没有直接去武汉,但是通过医学会整合专家资源,为武汉、湖北患者和前线医务工作者提供远程会诊,为病人提供网上义诊达20万人次,也间接地服务了防疫工作。

疫情尚未结束,仍有诸多影响疫情变化的因素,要始终警醒警觉。健全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保障,事关人民健康和公共安全,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这次应对疫情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预警和应急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等各项工作需要大力推进,为此建议:

一是改革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整合现有的公共卫生资源和力量,组成一个大的疾控中心,形成公共卫生的一体化改革态势。

二是改革防疫救治力量的管理体系。统筹目前的救治力量,克服条块分割弊端,以区域为标准来进行救治力量的配备,在发挥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建设补齐短板。

三是深化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进一步加快将公共卫生机构职能整合入医疗集团,实现在县域的医疗和防控的融合,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职责。

四是改革医疗机构疾病预防体制。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扭转医疗机构只管看病、不管防病的现状,在医疗机构设立防保部门、感染疾病科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部门,并且按照医院的等级和需要配置一定的床位和人员。

五是创新爱国卫生运动方式方法。改革领导体制,增强力量配备,创新考核方法,提出硬要求,拿出硬指标,久久为功,形成实效。

六是改革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卫生应急不是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一家的事,要放在全社会的大局中去统筹,包括应急的预警、各种防控力量的调遣、救治物资保障等等,形成集中统一的应急管理职能体系。

七是改革公共卫生教育学科设置。按照双学位的思路,培养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复合人才,把防控疾病和传染病救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结合培养必要的人才。

八是完善公共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全民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用法意识和公共卫生风险防控意识;以小切口立法推动爱国卫生工作进步,用法治来保障健康文明的做法,推广开来坚持下去。同时,建议国家在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全面提升中西部地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