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为公,以兴邦为民为己任;侨海报国,以创新开放为担当。

本期人物介绍:王乙潜

王乙潜,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现任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副院长,山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青岛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致公党青岛市委常委,青岛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已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60余篇,至今被SCI论文引用30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主持完成科技部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9项;以首位的研究成果先后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山东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等。

先后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山东省首届“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青岛市首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青岛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等。

积极向各级政协、统战部、致公党、侨联等提交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共撰写建议提案80余件、社情民意信息60余条,其中撰写的《农村环境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的批示。《儿童用药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构建科学消防体制的建议》被中共中央统战部《零讯》采用。

建言献策助扶贫

一片丹心报家国

2008年6月,在国外游学工作近七年的我,在伦敦希斯罗机场挥别前来送行的老师和同学,偕同爱人及儿子登上了回国的飞机。带着国际领先水平的材料微观结构表征技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我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回到了母校——青岛大学。

多年来油然而生“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时时刻刻激励着我心系祖国、心系人民、心系社会。自2012年,我先后担任青岛市政协委员、致公党青岛市委员会常务委员、青岛欧美同学会副会长。2018年,我荣幸地当选为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这让我在专业领域以外回报祖国、奉献社会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提建议:让农村贫困“两后生”焕发活力

作为一名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农民的儿子,我对“三农”有着深厚的感情,对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有着割舍不断的“乡愁”。

2016年春节,我回农村老家探亲,听说邻家16岁的小冉(化名)没上完高中就出去打工了,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一年下来不仅攒不了几个钱,还要回老家向父母伸手要钱。再细细一打听,像小冉这样的孩子在村里还有好几个。这些风华正茂的孩子,因为贫穷,过早地承受了社会的历练和煎熬,成为了家庭的担心、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重又进入了一个贫穷代际传播的“怪圈”,令人扼腕叹息。

如何让这些鲜活的生力军焕发生机成为家庭致富、农村增收、社会稳定的主力军,是我在脑海中萦绕往复挥之不去的牵挂。经过深入走访,我发现在农村贫困户中有这样一群“两后生”,他们是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深造就读或初高中肄业的学生,成了农村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这个群体年龄在15至20岁,和大多数同龄孩子相比,他们较早地走上了社会。

春节归来,我就所见所闻汇总整理提出了意见建议,几经修改,于2016年2月在青岛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提交了《关于对农村贫困户“两后生”加强扶助案》并被采纳。在提案中,我建议: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对所在区域“两后生”群体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对其中农村贫困户“两后生”重点标注、重点追踪、精准关注;各级政府应积极为农村贫困户“两后生”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和平台,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优惠和扶持,实行“定点帮扶”“一对一帮扶”;用“拉一把”“扶一程”理念让农村贫困户“两后生”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让他们脱贫致富、遵纪守法、有尊严地生活,融入到社会大家庭里;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激励,鞭策更多农村‘两后生’奋发图强。该建议相继被致公党中央《建言策》采纳,先后在《青岛早报》《青岛晚报》《中国教育报》上刊登。

献良策:让扶贫资金更安全

2016年6月30日-7月2日,青岛市扶贫办采用不打招呼,随机抽取贫困户,查阅档案和进村入户调查相结合等方式,组织12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教授组成5个督查组,分别对黄岛区、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10个镇、50个村、260户、78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收入、享受政策、镇村扶贫措施是否满意、评报扶贫户程序、帮扶成效等有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和督查评估,我参加了对青岛莱西市的督查评估活动。

通过与扶贫办人员、贫困户交流座谈以及实地调研,我愈发感觉到: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让扶贫资金真扶贫、扶真贫,充分发挥扶贫资金实效作用,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连日来的实地调研和督查评估,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促发了我拿起笔来,写一写如何才能有效地管控好扶贫资金问题。夜深人静,灯下的我,几易初稿,修改完善,将殷殷之心化作为民呐喊的动力和责任。深夜两点多,一篇《多管齐下管住扶贫资金“高压线”》终于写就。令人欣慰的是,这个建议信息很快被中国侨联《侨情专报》采用。

在信息中,我建议:精准落实扶贫档案和贫困卡制度,实行动态化、信息化和责任可追溯管理;将“扶贫资金管控”纳入法治化轨道,规范申领、发放、使用等程序和环节;健全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实施市(县)一级全覆盖审计,并与资金拨付、责任追究、干部任免等相挂钩;加强扶贫资金统筹管理,建立省、市(县)两级统筹管理信息平台,健全信息共享、反馈机制;加强扶贫资金重点流程、环节监管,健全社会监督、人大政协监督、科学监督机制;健全标准统一的扶贫资金责任追究制度。该建议相继被山东省政协、致公党中央《建言策》采纳,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探新路:用专业精神参政议政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一名青岛大学教授,教学科研时间紧、工作繁忙是毋庸赘言的,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我关注社会、关注三农、关注民生的热情。我常常利用休息时间撰写各种提案建议,提案用语与专业论文用语相差很大,我就借鉴报纸、参考资料,虚心学习请教,一遍又一遍地修改。

在我看来,与教学科研一样,积极议政建言也是一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我深深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份收获,需要几分付出。冰心说过:“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早已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几年来,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守“爱国为民、勇于奉献”的宗旨,积极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为祖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先后参加各类脱贫攻坚活动10多场次,累计撰写人大建议34条、政协提案50件,提交社情民意信息60余条,其中涉及扶贫、脱贫攻坚领域的提案建议11件、社情民意信息9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以独特的视角、深入的思考、详细的了解,围绕疫情对脱贫攻坚影响等积极建言献策,撰写的《关于农村疫情防控和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脱贫攻坚方面影响的分析及建议》得到了山东省委主要领导同志的批示,转省相关职能部门办复,为山东脱贫攻坚后续工作提供了决策参考。

再回首,感慨颇多。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让我无比欣慰和激动。我深深明白,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把个人紧紧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紧跟新时代的脉搏,才能焕发出青春和活力,才能不断地汲取营养、茁壮成长,才能不忘初衷、不辱使命!这些,我将铭记在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