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2日,宁夏确诊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当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宁夏进入疫情防控时间。

两天后的除夕夜,我采访原州区头营镇三和村建档立卡户何维孝,听他兴奋地讲述对今年“挣下个好光景”的期盼,那时我还没有真切意识到此次疫情的严重性,计划着开春去看看他在村里当股东卖特产的神气模样。

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自治区政府紧急召开第52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疫情防控工作,明确疫情防控“十条措施”,全面打响抗击疫情狙击战。在会议现场,我记录着宁夏面对这场狙击战制定“作战方案”的全过程,与会者对方案中每个字慎之又慎,对措施细之又细,对制度严之又严,这让我意识到,冲锋号已吹响,自己此刻已经“在前线”了。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战役,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迅速果断,抽调区内16个单位的40多名骨干组成自治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直接指挥一线疫情防控工作。1月28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通知,29日起我和同事两人驻守自治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指挥部,随时开展新闻报道。

“宁夏疫情严重吗?”“蔬菜会不会涨价?”“口罩买不上了咋办?”“好紧张啊小区邻居确诊了”……因为疫情引发的紧张、焦虑等情绪在群众中蔓延,因未知而产生的恐惧在人们心中似薄雾渐起。

危机时刻,把党的声音第一时间准确无误传递给人民群众,尤为重要。

为此,我和同事履行岗位职责,认真采写了《咸辉赴吴忠市农村、路口明察暗访疫情防控工作: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咸辉随机暗访检查火车站、高速公路出入口、机场时强调:保持临战状态守好疫情防控“安全门”》《宁夏明确疫情防控“十条措施”》《咸辉督导检查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工作:备足备好“米袋子”“菜篮子”让人民群众放心宽心安心》等稿件并陆续刊发,第一时间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精神以及行动传递到百姓间,发出守护人民群众最强音。

此外,按照指挥部要求,我和同事驻扎指挥部的首要任务是每天发布我区最新疫情报告。每天8点30分之前,我们要进入高度警备模式,一起“扎”定舆情引导组,“盯”紧相关负责人拿到疫情报告后,立即采写稿件,确保信息由指挥部及时准确权威发布。这个稿件本身内容简单,是宁夏各地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数量变化,不需要我们过多遣词造句,然而它却是最耗费心力的稿件——全区人民都揪心着宁夏的疫情变化,各方媒体都在等待着指挥部权威发布后秒速转发,容不得一点错误和迟疑。简单的十位数字加减,此刻像是面对高考数学题一样被我们反复检验,熟悉的银川市、吴忠市等地名,此刻如同陌生领域的专有名词被我们反复核对,当我们编写并校对三遍后传回后方编辑发布成功的那一刻,才能松一口气。随后我们要迅速切换到时政记者采访模式,及时跟进指挥部每个组内各厅局根据疫情防控进展出台的相关公告、文件并配发稿件。

这个数据确定吗?问!这个术语准确吗?查!这个线索有亮点?采!这个稿件要找负责人签字?跑!一整天这样下来,直至指挥部同志陆续结束当天工作。

驻扎指挥部的第二天晚上10时许,我刚结束工作回到家,就接到同事打来电话,一起核对当日应发、已发和未发稿件。确认无误后挂了电话,我呆坐在桌前一时心中茫然,白天指挥部里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或焦急或严肃的面庞,走廊里疾行擦身而过的身影在脑海中浮现,与因疫情导致静默空旷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指挥部是宁夏这个行进着的护卫群众安全之躯中的“血液和心跳”。

第二天开始,我们着手采写《指挥部在行动》系列稿件,及时把指挥部逐项解决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动态报道出来,《指挥部在行动:上线疫情监控系统民警入户排查6996家对价格行为立案7起》《指挥部在行动:区内开展疫情防控远程诊断前期拨付医保基金已到位累计入户摸排达到户籍人口的71.5%》等稿件及时刊发,权威发布我区疫情阻击战中的节节“战况”。

自宁夏全面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我们采写了200多篇稿件,参加了自治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召开的7场发布会,时报道新闻,传播党的声音,回应群众关切,用真相击退谣言恐慌,用真情记录狙击行动。

驻扎指挥部以来,我们扎扎实实体会到“磨破嘴、跑断腿”的滋味。在这个人员相对聚集的办公区戴着口罩奔走于指挥部不同楼层和各个办公室之间领取文件提炼信息撰写稿件、“扒拉”两口盒饭赶去参加调度会等各类会议抓取“新闻点”、随时接到采访通知前往被隔离区域等地采访是常态,直到走出指挥部摘下口罩仰望夜空明月那一刻,紧绷的身体才从“钢铁机器”切换到“血肉之躯”的模式。

有很多次累到腿似千斤重,真想瘫坐在椅子上不管不顾地休息,但还是作罢。高强度的工作量以及长时间的战时状态,使我们一度陷入焦虑情绪:看到对方来电就立即紧张起来。即使偶尔提早完成工作,也悬着一颗心,绷紧一根线,直到确定稿件所在报纸版面签发赴印才敢入睡,睡前还要“强迫症”一般再三确认手机铃声是最大音量加振动模式,以保证随时接到任务通知,几乎没有一晚能在次日凌晨前安心入睡。

这场疫情狙击战中,有的地方封了城,封了路,而我们封了逃与怨,枕戈待旦。

1月31日中午,我和同事接到采访要求,联系采访居家隔离人员情况。此次疫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人人避而不及。我们立即发动一切资源,寻求愿意接受采访的居家隔离人员,获准后,立刻驱车前往银川市兴庆区宝湖社区采访。但见此时装点节日的红灯笼还在,没了往日的热闹欢庆。

尽管此前认真学习了防护知识能够科学看待疫情,但走到被隔离的单元楼门口,闻到浓烈的消毒水味,看到拉起的警戒线,我们心里还是不由得紧张起来。

宝湖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红彩负责给被隔离人员送菜并收走他们的生活垃圾。她打开封闭的单元楼门那一刻,楼道里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本能地屏住呼吸,那或许是我们离已知危险最近的一次,或许是职业天性所致,这种危险让我们更想一探究竟。采访结束时采访对象对我们说,“你们放弃休假奔走在采访一线,辛苦了!”

听到休假这个词,我和同事俩愣了一下,相视一笑:都记不起自己上一次休假是什么时候。

一天清晨我急匆匆出门,母亲问我:“明明你每天都回来,可我怎么觉得很久没看见你了?”

我看着她一时惭愧。父母已是古稀之年,我每天早出晚归,几乎把全部的注意力投入到宣传工作中,甚至没有意识到,这次疫情防控期间从未认真关心过父母在家如何采买蔬菜,是否健康无恙,是否因疫情尚未解除而害怕,我忽略了其实他们更加需要我。

然而微信对话里,稿件评论中,不少读者、亲友的留言又让我颇为欣慰,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人间值得。

“我看了你们的报道,医护人员真不容易,我愿意义务接送他们上班!”“新闻里确诊病例在增加,这是说明排查越来越细吧?”

“大家都在转发党员志愿者的事迹,党旗在疫情斗争一线高高飘扬!”

3月16日,随着最后2例确诊患者出院,宁夏新冠肺炎疫情住院确诊病例“清零”,宁夏实现确诊病例清零、密切接触者清零、医务人员零感染、确诊病例零风险的“四个零”目标,我们,见证了历史!我和同事光荣地被推选为我身边的战“疫”模范。

2010年,我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党龄虽然不算长,但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关键时刻与千千万万党员一样,扛起责任,勇担使命,冲在一线。

2016年,我留学归来加入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工作时间不算长,但我感激这份职业,让我有机会与新闻战线的同志一道,传播党的声音,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变迁。

在这次阻击疫情的战役中,医护人员在一线救治患者,与病魔抗争,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和所有新闻工作者一起冲锋陷阵,以手中的笔和镜头为武器,用一篇篇稿件、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把新闻写成道道光,穿透群众心中薄雾、击退惑乱民心的谣言、消除民众心中的恐惧,树牢意识形态领域防线。

1月23日,除夕前一天,我采访了有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优良传统的驻宁某部官兵,看着寒冬腊月还在一丝不苟操练的官兵们,我想着和平年代里,这样的“苦”和“死”是多么遥远的词汇啊。可谁知,昼夜交替间一声令下,我也拿起自己的“武器”奔赴前线。

全球疫情风险增加、新冠肺炎病毒的疫苗还未全面推广,这场疫全人类都面临着的战“疫”什么时候才会彻底结束?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从第一批庚子赔款留学生至今,海归学子学成报国的满腔热情从未消减,又一庚子年,在疫情狙击战的战场上,海归学子赤诚报国亦不退让。经历过这场“阻击战”洗礼,我从一名在军营里操练的“新兵”,成长为一名在前线战斗过的新闻“战士”,若有战,召必来,战必胜。(王溦,宁夏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时政新闻频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