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重庆市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英国心理学会特许咨询心理学家陈志林说,“精神的贫困比物质的贫困更可怕,如果一个人思想上没打算脱贫,那么外界的帮助最终只是竹篮打水,起不到任何效果。”

陈志林

自2017年开始,这位取得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年轻小伙踏上了参与脱贫攻坚的征程,先后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巫溪县天元乡、荣昌区清升镇成立了3个公益心理工作站,并在巫山、长寿、秀山、奉节等贫困区县开展心理服务,帮助贫困群众改变“慵、懒、散”的状态和“等、靠、要”的思想,建立起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与期待,彻底从心理上振作起来。

开展心理讲座

帮助群众克服心理障碍

“我选择运用心理学技术去参与脱贫攻坚,就必须要学会用耳去聆听贫困群众的每一句心声,用心去体验他们的酸甜苦辣,用脑去谋划他们发展致富的对策良方。”陈志林说。

为重庆市沙坪坝区空巢老人、困难家庭群众提供心理疏导

为重庆市荣昌区清升镇留守儿童开展心理疏导

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有一户外来建档贫困户尹某,一家四口挤在一间小屋里,没有生活来源,仅靠低保生活。男主人整天无所事事,在家酗酒,妻子以泪洗面,两个尚在读书的女儿由于害怕也不与他亲近,家庭经济状况恶劣,家庭氛围也沉重压抑。陈志林接到街道求助后,立即赶往尹某家中了解情况。刚开始时尹某十分抵触,拿着酒杯让他“滚出去”,陈志林没有被他的态度吓倒,前后上门6次,了解到他因自感生活无望,没有工作的动力,不想面对贫穷现状,所以借酒麻痹自己。经过专业分析,陈志林以其女儿作为突破口,耐心细致给他做心理辅导,终于让他振作起来,很快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每月收入3000余元,改善了生活状况,家庭中又有了欢声笑语。陈志林说:“我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就是要帮助贫困户树立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与期待,让他们知道通过自身辛勤劳动,是可以改变贫困现状的。”

巫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较为落后,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谭某夫妇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把年幼的儿子留在老家,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远赴新疆谋生。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在外生活也并不如意,只能到处打打零工,每年过年回家,都没有余钱给活泼可爱的儿子当压岁钱,连离家的车票都得借钱买。陈志林问他们:“既然赚不到钱,为什么还要留在外面呢?”他们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外谋生,没混出个样子,我们有什么脸面回来?”陈志林表示,这种要面子的心理在很多贫困群众中都存在,其实许多地区都有国家的扶贫项目,只要人们愿意回乡,都能有适合的工作可做,但他们碍于面子,宁愿在外漂泊也不回来。陈志林与谭某夫妇通过电话、视频沟通30余次,他们终于愿意放下包袱,回乡创业。经陈志林牵桥搭线,谭某夫妇在培石乡成立了杨梅种植基地,承包10余亩土地种植杨梅,年收入达到15万元,还盖起了楼房,购置了小轿车,早已脱贫致富。谭某夫妇说:“全靠志林的开导,我们现在才能过上人人羡慕的生活,也能天天陪在心爱的儿子身边,再也不用背井离乡,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浇灌未来的花朵 阻断贫困传递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作为儿童心理学专家,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始终牵引着陈志林的目光。

巫溪县天元乡14岁的刘鹏,因父亲早逝,母亲重组家庭,他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他们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成为学校和老师重点帮扶和关心的贫困学生。进入青春期,这些“与众不同”,让他愈发自卑。刘鹏升入初中开始住校,学习环境的改变让他有些力不从心。陈志林了解情况后,一边为他进行专业疏导,一边帮他寻找学习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补课,激励他不断进步。从重庆主城区到巫溪县单程需9小时,陈志林每月都要往返一次。一年后,刘鹏性格变得乐观开朗,学习上,他认真努力为同学做榜样;班级事务上,他积极承担责任维护集体荣誉,还踊跃参与班级足球队组建等各项活动。初二第二学期,他主动竞选班长,赢得了所有同学的选票。

2018年12月,陈志林在天元乡中心小学挂牌成立了志林哥哥心理工作站,为天元乡中心小学的师生提供心理服务。

2019年4月,荣昌区回龙完小发起求助,希望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些适合小学阶段阅读的图书。考察发现,学校不仅缺适龄图书,还缺专门的图书室。经多方协调沟通,学校腾出教师午休宿舍改建成了图书室,而陈志林组织捐赠了价值4万多元的图书、桌椅、书架等,并于当年“六一”儿童节正式开放。其中,1149册价值2.4万余元的图书是他根据学校提供的需求书单和网上热销书目精心挑选的。整洁温馨的图书室和丰富有趣的图书深受孩子们喜爱,为他们的童年生活带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暑假期间,陈志林还针对当地未成年人开展了“阳光成长”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在对各年龄段的孩子们开展集中辅导的基础上,对在现场活动中排查出来的重点对象进行了一对一辅导,对问题较为严重的孩子还专门请来家长,为其提出了家庭教育指导意见,深受当地家长和孩子们的信任。大家都亲切地称他“志林哥哥”。

开展多项心理服务 惠及当地群众

陈志林还到街道院坝、乡镇社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公益咨询和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基层群众讲解常见的心理健康知识,解答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困惑,累计为3万余名基层干部群众提供过心理援助。如联合致公党荣昌区支部建立“同心致福”心理工作站,在“扶贫+扶智+扶志”方面主动作为,既送温暖、送知识,又送志气、送信心,截至目前,已开展心理服务讲座12场次,为荣昌区干部群众开展心理咨询服务600多人次,提供心理层面的技术支持和工作指导4次,建立心理服务健康档案63份,受益群众4000余人次。

“有的群众脾气火爆,油盐不进,该怎么办?”在清升镇“如何做好基层调解工作”业务辅导培训会上,有社区干部苦恼地问。陈志林分享了自己从被咨询对象泼水到对方敞开心扉交流的历程,建议大家要培养抗挫能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做调解工作时要受得起委屈,重在解决问题。还要把握好调解工作的“六个步骤”:事前准备、确认需求、阐述观点、处理异议、达成协议、落实协议,多做有效果、有效率、有笑声的沟通。在后期回访中,有社区干部说:“自从听了志林的讲座,每次遇到不讲道理的群众,我都能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再也不会自乱阵脚,工作思路也清晰多了!”

“有的学生故意破坏公物,老师批评也满不在乎……”针对老师们的这些问题和困惑,陈志林以“好老师都有高情商”为题举办讲座,引导老师们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良好的沟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陈志林还利用重庆市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等身份,积极就脱贫攻坚建言献策,如提交《建议多措并举关心基层干部心理健康》《当前我市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关于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关于建立健全我市农村老人养老长效机制的建议》等,受到市领导高度重视。

类似的扶贫故事还有很多。陈志林说:“萤火之光虽不及皓月光芒,但点滴温暖也能照亮前行的方向。未来,我将继续发挥专长,让贫困户真正‘心理脱贫’,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提振他们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积极心态,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