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至20日,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银川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中国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宁夏银川举行。在“专业论势”分论坛上,北京睿诚海汇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王跃驹发表了主题为“植物瞬时药用蛋白技术平台产业化”的演讲。

王跃驹近日在接受欧美同学会网站·《留学生》杂志专访时表示,海外留学背景为海归们提供了国际化的视野,让海归能在更短时间、更近距离地接触到最前沿的医疗健康科技和理念,如人工智能医学、精准医疗、绿色生物制药等。海归们的集体智慧会为国家创造出更为优秀的全新医疗产品。中国广阔的医疗健康市场有着巨大的需求,为海归创业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平台。

image.png

王跃驹认为,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作为“留学报国的人才库”,也是创新发展的生力军。留学人员不仅会推动中国医学健康的发展,也将“贯穿东西”为全球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王跃驹说,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医疗健康产业面临新挑战,也迎来了新机遇。银川论坛聚焦后疫情时代的医疗健康体系,如AI、大数据、互联网+医疗、绿色生物医药等创新领域,关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质量以及科技创新,致力于探讨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方向,对整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image.png

欧美同学会网站·《留学生》杂志:您研究的植物瞬时药用蛋白技术,是种什么样的技术?

王跃驹:首先要说,我们公司的这个项目,在国内是首次产业化落地。我研究植物药用重组蛋白技术已经25年了,常言说“十年磨一剑”,我磨了都不止一剑了。在疫情期间,我们也做了植物源新冠疫苗,和美国公司合作当天,发布新闻之后他们股价就涨了15倍。我们回国创业就是为了把这项技术产业化。

在这之前,重组药用蛋白,包括疫苗在内大部分都源于微生物或动物细胞提取,而我们公司的重组药用蛋白都是植物来源,其最大优势就是成本低。2014年非洲埃博拉病毒暴发时,当时使用的烟草植物瞬时药用蛋白技术系统就是和我们相似的技术,用这项技术从烟草中生产的重组抗体来对抗埃博拉病毒,所以一战成名,让大家知道了植物来源也可以生产人体可用的药物蛋白,可以生产各种蛋白、多肽、抗体以及疫苗。可能大多数人不知道生物药有多贵,例如,一个癌症病人的年平均花费为15万元,这是普通家庭难以承受的。而植物来源生产的生物药相对于微生物或者动物细胞来源,其生产速度更快、更环保。我回国创业的目标就是要生产让老百姓用得起的生物药。

传统的生物医药都是利用生物反应器或者发酵罐来量产,从实验室到中试生产,比较容易成功。但是想要放量产业化落地非常难,失败风险很大,一旦失败就是千万或者上亿的损失。我们用植物(烟草或者生菜)本身作为生物反应器,比如生菜,无色无味,直接做成胶囊口服。如果利用瞬时表达技术,重组药用蛋白四天就可以表达出来。它和传统的生物反应器不一样,每一棵植物(如生菜)都是一个独立的反应器,这就避免了传统生物反应器因为每次微小的事故而导致重大损失。尤其是重大疫情发生时可以快速反应,如果要放大量产一个月就可以做100万棵植物生物反应器。我们利用植物工厂生长的植物作为蛋白表达载体,保证重组蛋白的批次是一致的,这样更环保、更安全、更可控。

欧美同学会网站·《留学生》杂志:从2017年回国创业至今,您遇到了哪些特别大的问题?面对困难和挑战,您是怎么克服的?

王跃驹:我2017年回国,到2020年已经三年了。这三年时间,我们公司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工艺优化。因为只有技术还不够,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中间的流程、技术、工艺都要开发稳定。科学家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但是企业家不能光讲情怀。企业后面有团队,要持续发展,要保证资金流动,要实现销售收入,这就是企业家和科研人员的区别。我认为,一家好的企业,就要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

其实很早之前我就想回国创业,但没想到创业之路会这么艰辛。一开始我们公司在北京亦庄,后来搬到朝阳,又搬到顺义。作为一家创业公司,被迫不停地搬家,可以想象我们的艰难。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这对生物医药产业是个很大的打击。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欧美同学会和侨联对我们施以援手,各级政府“真金白银”的支持使得我们的企业存活下来。2020年9月我们公司落地山东,已经建立车间和生产线,预计年产值可达5亿元到8亿元。

国内目前在植物瞬时重组蛋白产业化领域几乎是空白的,我们公司申请了45项专利,也进行了布局,有抗肿瘤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也有生长因子方面的以及其他商业专利。

image.png

欧美同学会网站·《留学生》杂志:您认为现今国内在生物技术领域与欧美国家还有哪些差距?对于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更好地发挥科学家、企业家的作用?

王跃驹:1995年的时候我就接触利用植物来生产药用重组蛋白项目,当时是利用西红柿来生产口服乙肝疫苗,在这个领域也属于“早行人”了。但总体来看,我国现在的植物生物技术领域产业化确实还存在许多短板,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生物医药和人的健康是息息相关的,不能关门写论文,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把科研成果落实为产品推广出去,既要与政府对接获得帮扶,也要资本运作合作共赢。无论是搞科研还是办企业,最终目的都是要让人民得到实惠,有益于国家。

欧美同学会网站·《留学生》杂志:作为学长,您对于海归创业者有哪些建议?

王跃驹:我认为创业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不能有畏难情绪。今年1月19日我到美国谈合作,2月8日回国,当时是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武汉封城,许多人跑到国外。回国的飞机上乘客不是很多,国航的空姐都开玩笑说我享受了包机待遇,戴不戴口罩随意。其实当时我的家人、朋友都是非常担心的,不支持我在这个特殊时期回来。但我有企业、有团队,我必须得对公司、团队以及他们的家庭负责,也不能辜负我回国以来获得的政府扶持和各界支持。为了“生产老百姓用得起的生物药”,“逆行”而归对我来说是最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image.png

2020年2月8日,王跃驹乘坐国航航班回中国。 (受访者供图)

image.png

2020年2月8日王跃驹回国后落地首都国际机场,发现以往熙熙攘攘的机场变得空空荡荡。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