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1月24日消息(记者刘涛)西安理工大学青年学者侯精明,在德国、英国留学8年,潜心从事水动力模拟、水灾害管理、城市水利等方面研究。学成归国后,他扎根西部,带领研究团队构建了计算城市雨洪过程的先进模型,用于市政、水利、生态环境等领域,提供模拟分析和预警预报,让暴雨中的城市不再“看海”。

这几天,西安理工大学已经开启了“寒假模式”,校园里明显安静了许多。但在侯精明的办公室里,却依旧热闹,他正和学生们为西安市商业中心——小寨地区的城市内涝问题忙活着。

侯精明说:“我们用模型模拟小寨内涝的成因,同时的话看看依照设计院这几个方案建设完成之后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地方的“城市病”也逐渐显现,城市内涝就是其中之一。在一些路段,由于路面硬化面积大,导致暴雨来临时下渗水量小、地表径流大、水流的汇流速度快,低洼地段极容易积水成“海”。发生这种情况,侯精明构建的高效稳健计算城市雨洪过程高分辨率数值模型就有了“大显身手”的空间,它可以起到排水防涝效果评估、雨情预警预报等作用。而模型的成功构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侯精明的海外留学经历。

他说:“我是2008年是出国读博的,那会儿是国家公派我们去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做博士研究。我们在那的话也是主要从事模型开发,所以最后博士论文也就写的是地表水动力过程数据模型,这个论文还获得了柏林地区的优秀博士论文。”

在德国,侯精明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术,也被德国人身上的严谨和团队精神所感染,这对他的科研之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侯精明表示,“这个严谨还是值得咱们学习。可能咱们这做个研究,误差的话差不多就行了,他们一定要去剖析误差是什么。另外一点就是德国人配合得特别好,对团队带头人绝对服从,各个成员之间也基本上无缝对接,这点值得咱们多学习,提升团队作战能力。”

如今,侯精明的治学精神也传承到了他的学生们身上。学生李欣宜给记者讲述了一个侯老师带领大家团队作战的小故事。

李欣宜:“最近侯老师安排我和几个同学一块去协助申报一个项目,本来我们是第二天要去投标,前一天正在准备材料的时候,突然就通知我们说时间改了,改到几天后了。然后等到晚上17点左右的时候,又跟我们说是要正常进行,也就意味着我们第二天早上9点多的时候就要到另一个地方去参加评选,当时时间已经非常紧张了,然后就开始要加急弄这些东西。侯老师也没有催我们,就一直也在鼓励我们,安排我们该怎么去弄。当天晚上就坐着最晚的一趟航班过去了,就保证了我们第二天投标能够正常进行,侯老师很认真也很踏实,就一直鼓励我们要好好做研究工作。”

2013年在德国博士毕业后,侯精明又到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进行了3年博士后研究。2016年,他放弃了留在欧洲的机会,义无反顾选择了回国。

侯精明说:“那会儿也是咱们国家需求的号召力影响比较大。我们学成一套技术体系,在国外应用的空间还是不大,国外的城市发展比较成熟了。但是咱们国家就不一样了,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过程当中,发展过快的话,肯定有一些伴随着副作用的问题,比如说城市内涝就是一个问题。国家把我们培养了,那我们肯定要回来,就是要帮国家解决这些问题。”

回国后,侯精明加入了西安理工大学,继续把科研重点放在城市水利方向。几年间,研究团队从3个人发展壮大到30余人。作为陕西省水模拟及灾害管理创新团队负责人,侯精明带领研究生们正朝着打造越来越多“海绵城市”的理想迈进。

侯精明表示,“针对咱们城市涉水相关的这些问题,我们还想做进一步的研究。能不能从规划阶段就把这些都考虑到了。从治到防,这样的话,还是投入比较小,咱们国家发展就是更可持续化。把我们这套模型用于指导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把这个模型打造成全国第一全世界第一,这个方面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