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的“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蓝厅论坛成功举办。中美双方五十多位前政要、专家学者,卫生、文化、体育等各界代表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共同参加此次论坛。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美国前财政部长鲍尔森(Henry Paulson),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美国史带集团董事长、国际集团前首席执行官格林伯格(Maurice R Greenberg),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受邀出席“重启人文交流”分论坛并做主旨发言。
刘利民发言
刘利民在发言中指出,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自2010年5月建立,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和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共同担任机制主席,多次组织机制交流会议,双边关系深化至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多个领域,为促进两国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美两国之间曾经每天平均1.4万人往来,每17分钟起降一个航班,建立了50对姐妹省州和232对姐妹城市关系。两国人员每年往来超过530万人次。中美人文合作不仅造福了中美两国人民,而且促进了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刘利民指出,近10年来,中国始终是美国最大的国际留学生生源国。截止到2019年底,近43万中国学生、学者在美国学习,同时有超过1.8万名美国学生在华学习。中美高校开展了专业化、深层次的合作,目前在办的本科以上中美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92个,占全部本科以上机构和项目近1/4,其中包括上海纽约大学、温州凯恩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三所具有法人资格的高水平中美合作大学。
双方青年创新创业合作也持续推进,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7年,吸引超过3万多名两国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和机构还设立了29个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为两国青年常态化创新创业合作搭建了良好平台。此外,中美千校携手项目为中美1000多所中小学搭建了合作平台,鼓励了中美青少年在环境与自然保护方面开展交流。
刘利民说,过去几年中美教育交流合作遇到了困难和波折,美国上届政府阻挠人文交流工作正常开展,终止了美中友好志愿者项目,停止了福布莱特计划,关闭了中美学术交流大门。受疫情冲击,2020年4月—9月,中国留学生赴美签证同比减少了99%。这些都对两国正常教育交流带来了严重冲击,给两国友谊根基造成了严重危害。
刘利民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离不开深厚的人文友谊,人文交流是双边交流发展不可或缺的助力和促进世代友好的推进器。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关闭窗户,都不应该人为设限,阻燃熄火。应尽快重启人文交流,防止把正常的留学交流和教育合作政治化、污名化,而是应通过教育交流合作帮助更多的中美青年树立全球观念,增强合作意识,增进相互了解,交流互建,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作为共同主办方代表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出席论坛开幕式。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主持。
分论坛三“重启人文交流”“蓝厅论坛”是中国外交部创建的政府、企业、学界、媒体及公众等中外各界沟通交流的平台,旨在为社会各界就中国外交政策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建立新渠道。因定期在外交部南楼“蓝厅”举行,称为“蓝厅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