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带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厚重而深远的。老舍先生作品中处处体现出的“北京味儿”,直到今天都在深深影响着文艺创作。如果小说中出现北京特有的表达,会一下子吸引阅读;电视剧中带着“京腔儿”的话音儿、对话用“京白”,大江南北都乐于接受。

世人皆知老舍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其作品中浓浓的“京味儿”,让人觉得他足以代表北京人。而对于老舍先生有过六年多在英国留学、工作的经历,恐怕多数人并不知晓。老舍先生是“老北京”,老舍先生也是留学生,“海归”;“老北京”与留学生集于一身并不矛盾,只是在一般人的感觉中,同时放到老舍先生身上总感觉有点诧异。当然,老舍先生赴英国主要是从事教学工作,英语学习主要是在国内完成的。在英国期间老舍先生创作发表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可以说老舍先生成为作家正是在英国期间。

image.png

老舍先生作品中处处体现出的“北京味儿”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举国欢庆,过去还要有重要的祭祖仪式,传统民俗也会在这个节日里最充分地体现出来。作为真正“老北京”的老舍先生,则不仅是可以用优美语言述说身在其中的文学大师,他对于春节还有着特别的情结。老舍先生在自传小说《正红旗下》中有过这样的叙述:“我是腊月二十三日酉时,全北京的人,包括着皇上和文武大臣,都在欢送灶王爷上天的时刻降生的呀!”可以说,老舍先生是在春节的喜庆日子里出生的,因此他的作品多次涉及到春节。最著名的就是专门为过大年这个全国人民的习俗所写的《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的节选现在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扩展阅读的范文。

1962年2月3日,老舍先生63岁生日这一天,在《北京日报》上发表了他的散文《春联》,这是老舍先生与《北京日报》的默契,表达出大报对“人民艺术家”的尊敬。老舍先生另有一篇散文《新年醉话》,起首写到:“大新年的,要不喝醉一回,还算得了英雄好汉么?喝醉而去闷睡半日,简直是白糟蹋了那点酒。喝醉必须说醉话,其重要至少等于新年必须喝醉。”春节是休息的日子,人人都可以彻底地放松心情,尽情体味一下生活的美好,“喝醉而去闷睡半日”,应该是每个成熟男人都有过的经历。

image.png

老舍先生专门为过大年这个习俗写过《北京的春节》

老舍先生1924年开始赴英国学习、教书,此后的六年里一直在英伦三岛,春节自然也要在英国过。万千思乡之情,也都化作了创作的灵感,由此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2021年的春节,对于众多留学海外的莘莘学子而言,也是不同寻常的。节日里愈加浓厚的思乡之情、对家人的思念,因为疫情这个“大敌”,只能转换成无奈。不过,由此产生的,也许是完全出乎意料的巨大创造——这真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