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从一枚单身女青年,蜕变为一名军嫂、一位母亲,更从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成长为千千万万个“平安留学”护航者中的一员。回首往事,从“平安留学”的培训对象到成为“平安留学”工作者的身份转变,让我对“平安留学”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p37.jpg

我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的一名教师,2010年某个平凡的一天,我看到学校国际处发布了一条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派出国留学申请的通知。出国做个博士后如何?脑海里不经意间蹦出的想法就此改变了我的命运。

于是,写申请,联系外方学校,顺利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的答辩,拿到国家资助,办理各种手续,打包行李……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2011年4月,我在母亲的陪伴下从重庆飞往北京。在首都机场的出发大厅,我很轻松地拥抱了一下母亲,心中却瞬间一片空白。最后一次转身后,我没有再回头,或许是担心母亲看到我眼眶的一点湿润。背后是母亲温暖的笑容,前方是未知的旅途,我有一点憧憬,也有一点平静。

一年的留学生涯短暂却充实。其间,我受邀作讲座,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为川外与美方院校的合作牵线搭桥,参与国家领导人访美的接待工作……一年的光阴转瞬即逝。

留学生涯带给我最深刻的体会是,首先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尽量保持沉稳、积极、坚强、乐观的状态;其次在专业领域的对外交流及合作方面也要准备充分,要有魄力,主动抓住机会,不断挑战和充实自我;三要注意在工作之余,与国内的家人、师长和朋友保持联系,排解心中的孤独感。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安全意识,加强防范能力,保护好自身安全。

略有遗憾的是,当年的重庆还没有设立“平安留学”行前培训点,当年的我也不知道可以跨省参加其他地区的“平安留学”行前培训会。海外留学要面临的所有安全问题,只能靠自己摸索解决了。

好在我申请的德雷克大学位于美国艾奥瓦州首府得梅因市,属于比较安全的城市。我在那里留学的一年中,收到学校安全提醒的案件有两起,一是凌晨有人在街道开枪,事后警方查明是枪支走火。另一起案件是一对大学生情侣在凌晨2点多下晚自习回家的路上,女生被抢了钱包。我则一直严格遵循学校国际处的嘱咐,晚上11点半之后不去僻静处。只有一次晚上听完讲座时间有些晚,也在12点就抵达了住处。校内设有校警平台,供晚归的师生呼叫校警接送使用,但我没有用过。

那时我还不曾预料到,我将与曾经擦肩而过的“平安留学”行前培训再次结缘。

2012年春天,我博士后顺利出站。回国后,我非常期待在外事领域为学校做些工作,因此通过全校竞聘,到学校国际处担任了副处长。同年底,川外获批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正式承担起重庆地区的“平安留学”行前培训工作。

无论是在国际处工作的5年,还是后来调任发展规划处工作的3年,“平安留学”始终是我分内的工作。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授课专家、安保教官,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对“平安留学”工作的关心指导和无私付出,令我十分崇敬。作为“平安留学”的普通护航者,我和我的团队主动服务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总体要求,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聚焦国家战略,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精心组织的每一堂课,每一次答疑,都是在全力以赴,为留学人员保驾护航。

2019年,正是“平安留学”行前培训工作开展10周年之际,川外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委托协办当年的“平安留学”工作总结培训会,我有幸负责会议的组织筹备工作,也算是向这项伟大事业的一次致敬。

作为一名女性教师,我时常思考什么是新时代女性?她们给人以独立、进取、自信之感,同时我也会联想到细腻、果敢、坚韧等形容词。经历了人生三大阶段:单身女性、妻子、母亲,每一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心路历程,也使我对“平安留学”工作有了更多感触。

单身阶段,如何以换位思考的角度服务留学人员,我的思路不如现在成熟。步入婚姻,我在丈夫的身上见证了中国军人的忠诚、担当与奉献。我明白了,“平安留学”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事业,是情怀,是理想,更是使命与担当。我也盼望在“平安留学”事业中锤炼、思考、践行,让广大留学人员在出国前,心中多一份对祖国的牵挂,多一份对事业的执着,多一份依靠,多一份安心,多一份踏实。

怀胎10月,是作为母亲必经的过程。宝宝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真正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奇迹和美妙,胜过任何文学作品的描述。做了母亲,我的内心更加柔软,也更加坚强。这并不矛盾,因为我从心底明白了,每一位留学人员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期待,而无数家庭的期待,最终汇聚成祖国的期待,期待他们平安留学、成功留学、报效祖国。“平安留学”事业的伟大之处在于,这是一份为千千万万留学人员及其家人奋斗的事业。于是,我深切地期待能为更多不同年龄、不同领域、不同成长环境的留学人员和他们的家人,提供更为优质精准的服务,让他们在留学前、留学中以及留学后做好全方位的规划和准备。与此同时,与这份事业为伴,也反哺了我自身的成长,让我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姿。

有梦想,有期待。今年1月,女儿很认真地问我:“妈妈,到了5岁,我还是我吗?”我很自然地回答:“还是你呀,是妈妈的宝贝。”时隔几天,她又问:“妈妈,等我读高中了,我还是我吗?”“等我变成老婆婆的时候,那也还是我吧?”我突然意识到,这或许是她这个年龄能思考的最为深邃的哲学问题了吧。

女儿,妈妈有一个愿望,希望有朝一日,妈妈的宝贝也能投身“平安留学”事业,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小使者。铿锵玫瑰,温暖绽放。“平安留学”,后继有人。(作者系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