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下午,“中法大学往事-中法教育交流百年纪念”活动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举行。活动围绕全面介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以及中法大学的创办历史而展开,同时进行了《历史上的中法大学(1920-1950)》一书法文版的线下签售。

“中法大学往事–中法教育交流百年纪念”活动海报。   

一个多世纪以前,近两千名中国进步青年远赴法国,“勤于工作、俭以求学”,努力追求真理,寻求发展和强国之道。他们当中有些成为新中国的领导人,如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有些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杰出人才,如钱三强、严济慈、徐悲鸿、林风眠等。这些赴法留学的经历,不仅在他们心中深深埋下了推进中法友好的种子,也为后续中法两国文化交流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历史上的中法大学(1920-1950)》中文版和法文版。

“从2019年到2021年,为了纪念和宣传中法两国百年以来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法国驻华使馆已经陆续举办了多场活动。”在开场致辞中,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与科学事务公使衔参赞高明(Mika l Hautchamp)先生介绍了使馆设立“中法百年教育交流(2019-2021)项目”的初衷和法国在文化教育领域中坚持交流与分享的理念。

高明(Mika l Hautchamp)公使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名誉会长端木美女士是《历史上的中法大学(1920-1950)》一书的主要作者之一。从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1868-1940)、清末留法前辈李石曾(1881-1973)等先辈创办华法教育会、留法勤工俭学会,到北京、里昂两所中法大学的成立和演变,再到中国有志青年们的赴法留学故事,端木美不仅把这些往事记录在书中,也在当天下午的“从北京到里昂,纪念百年中法大学”主题讲座中向大家娓娓道来。

端木美女士“从北京到里昂,纪念百年中法大学”主题讲座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两位“后人”嘉宾的到来和相聚让现场的观众激动不已,一位是蔡元培先生的孙女蔡磊砢女士(现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研究员、北京大学蔡元培研究会会长);另一位则是中法大学1926年毕业生刘文涛先生之孙刘爽先生(现任凤凰卫视COO、凤凰网CEO),他们分别回忆了祖父的留学故事,同时记录下了这份穿越百年的文化教育交流与传承。

座谈会嘉宾合影(由左至右:张文大先生,高明公使,端木美女士,蔡磊砢女士,刘爽先生,活动主持人杜雷先生以及谢炜先生)   

此外,本书的另一位作者、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张文大先生以及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副馆长谢炜先生,也在座谈会上向大家展示了中法大学创办期间拍摄并留存至今的诸多珍贵影像资料,分享了有关北京西山校址、勤工俭学生法国留学生活的轶事。新里昂中法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的代表也分别通过视频向在场观众展现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学生赴法留学的情况。

活动最后,端木美女士与张文大先生为《历史上的中法大学(1920-1950)》读者签名并与读者交流。 

蔡元培先生曾说:“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一份子,应给与平等对待”。中法大学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独特篇章,也为后世的中法互通搭建了坚实的桥梁。现如今,两国间日益密切的人员往来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恰似一股股涓涓细流,汇聚成中法友谊的江河。而正如刘爽先生在发言时所说,“相信中法文化交流、文明对话有着能够穿透意识形态的力量,相信中法友谊能够克服困难,历久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