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浩夫的爷爷毛秉华曾担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被称为“井冈山精神第一宣讲人”,他也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曾获得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2014年,“85后”的毛浩夫从英国赫尔大学金融系毕业回国。在南昌工作两年后,他选择放弃在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自己的家乡井冈山,成为井冈山革命旧址的一名讲解员。6年时间,毛浩夫将青春献给了爷爷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正是受到爷爷和父亲的影响,毛浩夫接过宣讲井冈山精神的接力棒。“我想告诉爷爷,传承井冈山精神,后继有人。我要把井冈山精神的火种传下去。”毛浩夫说。

毛浩夫给当井冈山参观的人员讲解井冈山的革命历史。

放弃银行高薪到井冈山当讲解员

从小到大,毛浩夫在爷爷身上见到了太多井冈山的烙印。50多年间,毛秉华讲了两万多场井冈山的故事。毛浩夫的父亲熊敏也是一名党史工作者,一直坚持在一线宣讲井冈山精神。这种耳濡目染,让毛浩夫从小对井冈山就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从毛浩夫记事起,爷爷的身影就总是和红色教育分不开。印象中爷爷永远穿着正装,随时准备着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宣讲,为了发掘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毛秉华一边义务宣讲,一边收集井冈山的党史资料。“当时爷爷还坚持在一线宣讲井冈山精神,由他主讲的‘井冈山精神代代传’培训班开班10多年来,社会反响非常好。”毛浩夫跟班学习后,发现爷爷的党史课不仅感动了学员,也改变了自己对过去对红色宣传的刻板印象。

2016年夏天,毛秉华生病了,毛浩夫回到家乡照顾爷爷。而这一次回来,却彻底改变了毛浩夫的人生轨迹。已经90岁高龄的爷爷,为了考证一段历史,亲自带着他前往河北、北京等地,拜访部队。虽然当时爷爷年纪非常大了,但还和年轻人一样,在火车站、汽车站和地铁站之间辗转奔波,饿了就吃几口随身带的面包,喝白开水。参观考察中,爷爷拿着笔记本不停地记录着,完全不像一个还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耄耋老人。

毛秉华告诉毛浩夫,自己岁数大了,希望他可以接替自己的工作,将井冈山精神继续传承下去。一开始,毛浩夫有些犹豫,但他逐渐发现,自己被井冈山丰富的红色资源和革命精神深深吸引了。

毛浩夫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收藏着陈毅安烈士写给妻子的一张英文新年贺卡,字体优雅、内容清新流畅,第一次见到这张贺卡时毛浩夫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后来才了解到,早在90多年前,我们的革命队伍中就有‘海归’。这样的革命故事了解得越多,

随着对井冈山的历史了解越来越多,毛浩夫感受到的震撼也越多。“在井冈山的土地上,像这样的革命故事还有很多,却无人知晓。作为土生土长的井冈山人,我有义务把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发挥“海归”优势 传承井冈山精神

2017年初,毛浩夫放弃在南昌的高薪工作,回到井冈山,成为江西干部学院的一名现场教学讲师,接过了传承井冈山精神的接力棒。这让他周围的很多人都感到意外。

毛浩夫说,井冈山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这里的革命故事非常多。因为自己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所以自己的优势在于双语讲解。如何能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井冈山?毛浩夫费了不少心思。第一,井冈山的故事自己得先领透。第二,翻译内容要确保准确无误。第三,要用外国人更易懂的方式增加有效表达。为了要讲好井冈山的故事,毛浩夫阅读了大量的党史文献,并在其中探索国际表达,讲解翻译成英文时,还得结合具体语境仔细推敲。与此同时,最关键的,是让这些故事真正走入外国游客的心里。

“中国共产党原来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这真是一个奇迹。”一次,在听完讲解后,一名外国游客对毛浩夫感慨地说。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让他感到欣喜——自己或许逐渐摸着讲解井冈山精神的门道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全世界展现一个全面、立体的中国,这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他说。

如今,作为井冈山精神宣讲团成员的毛浩夫已经成为井冈山的“金牌”讲解员。虽然收入跟在大城市相比低了一些,但毛浩夫却觉得很满足。他丝毫不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了。毛浩夫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每一个基层工作者的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家乡一些其他的小伙伴们,他们不能够用英语用国际化的语言去讲述井冈山的革命历史,而他却可以,这让他感到很有成就感。并且,自己的工作不但是一名讲解员这么简单,而是在面向全球传播井冈山精神,让井冈山精神的火种薪火相传,这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要把井冈山精神的火种世代传下去。这是我毕生奋斗的方向。”毛浩夫说。

毛浩夫给青少年讲解井冈山的革命历史

为井冈山群众脱贫出一分力

在井冈工从事讲解员工作5年,作为“海归”的毛浩夫并没有“水土不服”。经过5年的磨砺,对于井冈山精神,毛浩夫也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说,井冈山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出了非常高度的概括,就是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但井冈山精神是跨越时空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90年前当年的国际环境跟现在也完全不一样,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首要任务可能是谋求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建立人民共和国。但今天,传承井冈山精神,就是要艰苦奋斗,让老百姓脱贫、过上好日子。“所以,脚踏实地为老百姓脱贫出力、出策,也是在传承井冈山精神。”

2017年2月,井冈山正式脱贫“摘帽”,革命老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革命老区群众,正是借住井冈山的红色资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毛浩夫也出了不少力。他说,井冈山有许多优质农产品,为此,他推出一堂扶贫项目课程,在课程结束后为村民们农产品引流,帮助井冈山的乡亲们提高收入。

井冈山茅坪镇有一个村叫坝上村,坝上村它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它也是一个红军村,但因为地理位置偏僻和年轻人的外流,这个村却长期是一个贫困村。为了改变这个村的面貌,当地扶贫干部决定开发这个村的红色资源,开发出一堂叫做“红军的一天”的现场教学课程。“红军当年是怎么在井冈山挑粮食、在井冈山劳作的,红军当时吃的是什么,在这里都能体验到。”经过这个项目的带动,实现了一堂体验课带富一个村的效果。在毛浩夫看来,井冈山村民口袋鼓了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井冈山革命老区群众的人居环境和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了。他举例说,坝上村还有一个鼓励村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机制,叫做“垃圾银行”,其实垃圾银行是一个激励机制,就是说你每一个坝上村的村民,假如你拾得了纸屑或者是啤酒瓶或者是易拉罐,没有丢掉,拿到垃圾银行就能够兑换一定的积分,那么年终就可以用这个积分去兑换柴米油盐这些生活必需品。一开始,在井冈山开办农家乐,坝上村的不少村民们也有疑问:开农家乐会有人来吃饭吗?但等到来井冈山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村民们的疑虑打消了,个个奋勇争先。“井冈山革命老区脱贫背后,蕴藏着整个中国脱贫的密码。所以,在井冈山,你能感受到这种红色基因的传承,这也是井冈山精神在新时期散发出的一种新的时代光芒。”毛浩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