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AmericanReturned Scholars Association of W.R.S.A.)成立于1989年9月20日。在欧美同学会领导下,留美分会秉承欧美同学会“修学、敦谊、游艺、励行”办会宗旨,致力于增进学长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关注学长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鼓励他们参与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留美分会北京地区注册会员6000多名,拥有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波士顿大学等20多个知名校友会。

在留美分会的学人中有陈岱孙、茅以升、卢嘉锡、周培源、雷洁琼、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朱光亚、吴阶平、丁石孙、成思危、严东生、韩启德、白春礼、陈章良等一大批杰出专家学者。1989年9月,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兼副院长严东生院士当选为留美分会理事会第一届会长,并连任第二届和第三届会长。2003年4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当选留美分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2008年4月时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的陈章良博士当选为留美分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并连任第六届会长。

现任第七届留美分会理事会共有324名理事,会长和副会长共16名。留美分会设有秘书处。此外,留美分会还设立了留美青年委员会、留美老年学长联谊会、留美医学委员会、留美金融委员会、留美创新创业委员会、人工智能百人会、数字经济百人会。

领导机构


第七届理事会(2020.1至今)


会长:王春法


常务副会长:徐洪才  刘兴燕  鲁俊群


副会长:(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胜地、王悦、邓中翰、古红梅、刘丽彬、刘学林、段燕文、袁玉宇、高志凯、高超、梁建章、雷健波


秘书长:鲁俊群(兼任)


历届领导


第一届理事会(1989.9—1994.11)


会长:严东生


常务副会长:陈秀霞


副会长:杨友麒、陈中天、曹冶、李若谷、钟天驹


秘书长:李若谷(兼)


副秘书长:薛君智、王春芳、李凡、翟志海


第二届理事会(1994.12—1998.12)


会长:严东生


副会长:李若谷、陈中天、陈秀霞、杨友麒、钟天驹、曹冶、常沙娜、蔡生民


秘书长:李若谷(兼)


副秘书长:李凡、翟志海、徐亦方、邹德慈、刘沛、张维


第三届理事会(1998.12—2003.2)


名誉会长:卢嘉锡、吴阶平、丁石孙、成思危、朱光亚、雷洁琼、梅祖彦


会长:严东生


常务副会长:张建生、周自强、徐亦方、程华哲、蔡生民、薛明伦


副会长:(按姓氏笔画排列)白春礼、张维、张建生、李凡、李若谷、杨友麒、邹德慈、陈秀霞、周自强、钟天驹、徐亦方、莫宣学、常沙娜、曹冶、程华哲、翟志海、蔡生民、薛明伦


秘书长:徐亦方


司库:程华哲


副秘书长:王菊贞、朱曼华、张元凯、周耘、徐安士、潘定如、薛澜


第四届理事会(2003.2—2008.4)


名誉会长:严东升


会长:白春礼


常务副会长:张建生


秘书长:秦小丽


第五届理事会(2008.4—2013.2)


会长:陈章良


常务副会长:张建生、秦小丽


副会长:才让、程华哲、刘行苍、潘定如、秦小丽、田刚、翟志海、张维、张朝阳、张建生、张元凯、周云帆、周自强、朱民、朱曼华、朱英璜、邹德慈、李彦宏


秘书长:刘行苍


副秘书长:王悦、雷建波、靳波、李世昌


第六届理事会(2013.2-2020.1)


会长:陈章良


常务副会长:程东红


副会长:朱民、李若谷、张朝阳、李彦宏、宣昌能、田刚、朱英璜、朱敏慧、才让、周云帆、古红梅、蔡洪滨、高超、雷健波、王悦、刘兴燕


秘书长:李恺


副秘书长:盖平、雷多、刘纪华、孟侠、黄诗薇、徐欣锋、王玺、胡力荣、臧强


所属校友会

1.哈佛大学北京校友会——经多年筹备,1955年,在陈岱孙老学长等的努力下,经欧美同学会同意,以欧美同学会会员中的哈佛校友为主体,成立了北京哈佛校友俱乐部HCB(Harvard Club of China)。1995年5月13日,哈佛校友会在中科院植物园举行正式成立大会,40多位哈佛校友出席。欧美同学会总会常务副会长马纪龙、留美分会副会长陈中天到会祝贺。1998年,北京哈佛校友会举行了欢迎哈佛大学校长Rudenstine来访的晚宴。北京哈佛校友会成立的宗旨是:发扬“崇尚真知(Veritas)”的哈佛精神,加强哈佛校友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开展修学敦谊活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校友会成立之初有280余会员,如今已发展成400余人,绝大多数校友是中国高校、科研机构、工商界、金融界、医学界、涉外机构及政府机构的精英。哈佛北京校友会自成立以来,至今已经过四届选举:第一届名誉会长陈岱孙、会长赵一凡;第二届名誉会长丁石荪、会长薛君智;第三届名誉会长薛君智、会长陈知涯;第四届名誉会长陈知涯,会长傅军。校友会的经费,少部分来自于会员缴纳的会费,从最初每年30元人民币,后来增加至每年100元。大笔费用主要靠和企业界、传媒界等联合举办来解决。校友会的主要活动内容有:举办了10届《哈佛论坛》;在台北、北京、马尼拉、东京举行了联合双年会;曾三次接待哈佛校长Rudenstine、Summers、Faust等的来华访问活动;曾多次组织旅游性活动,如爬香山、内蒙草原行、颐和园游船、五台山祈福会、消夏晚会、参观生态新区等。每年的新年联欢晚会成为校友会的传统节目。大力吸收年轻校友入会,增强校友会凝聚力。邀请国内外知名人士参与校友会重大活动,比如,请北京市前市长王岐山出席哈佛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加强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合作,进一步扩大校友会的社会影响力,比如,在搜狐网进行哈佛论坛直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校友,组织有特色的校友联谊活动,如老年校友的重阳节联谊活动,青年校友的户外徒步活动。随着留学归国人员的增加,会员增加到600多人,并成立了年轻校友会(young alumni)和校友会顾问委员会。校友会设立中英文网站,由专业公司管理,成为外界了解哈佛北京校友会的一个窗口;每月向全体校友发送电子月度通讯(monthlye-newsletter)。本届校友会还设立了“哈佛中国学子奖学金”,奖学金由哈佛校友赞助,每年评选出将入学哈佛的两名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鼓励他们珍惜哈佛求学时光,为中国社会和人类社会做出杰出贡献。如今已颁发两届。每年的哈佛校友会年终答谢会(Annualappreciation dinner)已成为校友们盼望的年度最大活动,近年来每年出席校友都在300人以上。


2.斯坦福大学北京校友会——斯坦福大学北京校友会成立于1986年,第一任会长是时任中国日报总编辑的冯锡良先生。校友会成立25年以来,每年举办活动从未中断。校友会联系的学长人数从开始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人。校友会组织机构由会长、副会长、及秘书长组成, 25年来组织机构历经多次换届,现在以近年回国的年轻学长为主同时包括中老年学长。现任会长是前中国日报总编辑朱英璜,现任秘书长是周边旅游网的孙瑶。副会长包括秦小丽、阚凯力、高克家,饶磊,周云帆、Tony陈, Ray 韩。每年一度的新春联欢会是斯坦福大学北京校友会最重要的活动。自2003年以来,斯坦福大学北京校友会新春联欢会一直得到校友的赞助,活动越来越具活力和凝聚力。校友会平日还举办各种会员活动,如学术讲座,请知名校友就热点问题进行演讲和讨论。校友会同母校斯坦福大学保持着积极联系,如有母校代表团或母校校友会推荐的教授来北京,北京校友会都出面接待或组织校友参加活动。斯坦福大学北京校友会从2009年底开始启动happy hour活动。具体方式为每月至少一次的定期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晚餐,小型酒会,邀请来华的教授讲座,艺术鉴赏,各种主题的商业讨论,以及跟其他兄弟院校共同组织的节日聚会。每次活动规模基本在40-50人左右。参加人员并不限于斯坦福校友,活动也向其他院校的校友们开放。活动的组织者多为为校友会成员中的志愿者,原则是发动大家的力量,每个人都可以发起活动。这样可以使活动形式多样,更好地满足校友,尤其是年轻校友们的需求。自2009年12月以来,相应的活动已经举办过将近30场。斯担福北京校友会的活动一直得到欧美同学会领导和学长们的支持和指导。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陆宇澄,留美分会会长白春礼、陈章良和常务副会长张建生、秦小丽、秘书长刘行苍等都参加过斯坦福大学北京校友会的活动,给校友会活动大力支持。参加斯坦福大学联欢会的还有留美分会青年委员会、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的代表。


3.麻省理工学院(MIT)北京校友会——欧美同学会MIT的校友于1987年成立了MIT北京地区校友会,选举清华大学化工系汪家鼎院士担任会长。之所以将秘书处设在清华大学,是考虑清华与MIT已建立姊妹学校的校际联系;汪院士是我国40年代在MIT留学的老学长,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号召力。MIT北京校友会成立以来20多年,目前在册MIT校友会成员大约 120 多人。开展了多方面的活动。例如,举办校友联谊座谈会。如1993年元月18日在清华大学主楼外宾接待室举行春节茶话会,有30多位会员参加。每1~2年都举行一次报告会及聚餐会。通过技术交流体现“以文会友”精神,增加活动的吸引力;同时创造大家见面的机会。如2010年2月6日在中关村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举办新春报告联谊会: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于康教授做"营养与健康"的主题报告;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中心周胜博士做“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现状”的主题报告。报告后在清华科技园“全聚德”餐厅聚。出席会议的还有欧美同学会的代表、留美分会常务副会长秦晓丽、副会长潘定如。新任会长清华大学柳百成院士和上任会长吴承康院士都在会上发言。MIT北京校友会的副会长崔国文、杨友麒、刘会洲、王洪也出席了会议。此外,MIT北京校友会还与兄弟校友会联合举办活动:例如,2002年11月9日与Stanford大学校友会在清华大学对外学术与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举办报告联谊活动,由人事部中国人才交流协会秘书长陈军介绍我国人才交流市场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会后还参观了清华校园中的文化景点。在中国日报社也曾举办一次联合报告会,请原城市建设部设计司司长张钦楠讲《北京市建筑风格评述》,会后聚餐。MIT北京校友会还接待母校MIT领导人及学院师生访华活动:例如,1994年7月MIT常务副校长马克.莱顿教授应我国国家科委宋健主任邀请,率4人代表团访华。其间在17日晚在北京饭店举行大型招待会,由我们校友会负责筹办。会议由杨友麒副会长主持,莱顿副校长、欧美同学会张维副会长、MIT北京校友会副会长侯祥麟院士分别代表MIT、欧美同学会及北京地区校友讲话。欧美同学会会长卢嘉锡,副会长胡立生、张钦楠,留美分会副会长陈秀霞和化工部副部长成思危、中国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张永一等近一百人出席。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新闻社、科技日报等新闻媒体单位均来现场采访。又如,MIT新上任女校长霍克菲尔德2006年元月来北京访问,在钓鱼台宾馆举行招待会,我们许多成员也配合接待。MIT的斯隆管理学院30余位师生于2002年3月22日来华访问,在总会北大厅举行联欢会。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廼、留美分会副会长陈秀霞、邹德慈、程华哲等出席,。

自21世纪以来,由于MIT大批青年毕业生回中国谋求发展,他们没有参加欧美同学会,且自行组织了MIT北京校友会直接与MIT联系,于是形成了2个北京校友会各自为政的局面。四年前,我们曾试图将两边合并成一个统一的校友会,但试行了两年效果不佳。原因是:一来他们很多人并未参加WRSA,所以也不考虑我们的习惯和传统;二来他们组织活动只考虑年轻人的口味,我们老会员不能融入;三来他们流动性大,许多人并非长期在北京;所以现在又分开了。但仍然相互联系,有活动互相通知,有些活动是互相参加的。


4.康奈尔大学北京校友会——康奈尔大学校友会成立于1990年,当时共有120位学长参加。1991年5月编印出《康奈尔大学的北京校友会通信录》。随后每年校友都有聚会,参加的学长逐年增加。曾经组织多次学术交流活动。如:“交流学术,扩展友谊—忆南农—康奈尔农业生态学研讨会”;此外组织了有关“环境保护”,“三峡工程”,“食品安全”等学术讨论。还多次接待康奈尔大学校长来访。其中有康奈尔大学校长亨特·劳林斯的中国之行。也曾接待康大研究生院院长艾莉森·卡萨利特教授来访。并且编辑出版《学在康大志在中华-康奈尔大学校友会》一书,约 261 页,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简单扼要介绍校友情况。


5.乔治华盛顿大学北京校友会——乔治华盛顿大学北京校友会于2006年1月3日在北京成立,现有会员200余名。乔治华盛顿大学北京校友会将发扬母校“奉献社会和国家”的精神,加强北京与美国各地的乔治华盛顿大学校友会之间的交流,从而推进中、美民间在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与合作。乔治华盛顿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是靳波学长(中美精英(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创始人)。

乔治·华盛顿大学北京校友会开展了如下一些活动:2007年5月29日—6月1日,乔治·华盛顿大学高管MBA2008班2007年夏季访华团先后拜访了我国商务部等部门,乔治·华盛顿大学北京校友会承担了访华团在北京考察、交流的安排工作。2010年7月10日,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中美精英(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乔治华盛顿大学北京校友会联合举办“留美教育论坛——留美学习、生活经验交流会”。有校友、在读生和即将就读的新生及其家长约150多人出席。2010年12月9日,乔治华盛顿大学北京校友会设宴欢迎乔治华盛顿大学助理副校长Adrienne A.Rulnick博士一行,有校友、家长和学生共计50余人参加了此次晚宴。前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先生在晚宴上发表了温馨的新年贺词。2011年2月22日,乔治华盛顿大学校友总会与乔治华盛顿大学北京校友会在北京举办“美中关系-来自华盛顿的观点”研讨会。70多位北京校友、家长以及学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2011年7月9日,乔治华盛顿大学北京校友会与留美分会共同主办了留美学习、生活、工作经验与教训研讨会。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陈泉学长出席了研讨会,他首先和与会人员分享了自己在海外求学的艰辛经历,并热情鼓励准备出国留学的同学们在海外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2011年9月3日,乔治华盛顿大学北京校友会举办留学美国专题报告会,100多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学生出席。乔治华盛顿大学金融科学硕士项目主任George Jabbour教授作了“美国金融类硕士项目的现状与发展”的专题报告,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牛华勇先生主持了报告会。


6.明尼苏达大学北京校友会——明尼苏达大学北京校友会成立前后的活动:1979年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访美时,与美方达成协议,中国派访问学者赴美国大学进修,当时确定,明尼苏达大学、康奈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为重点派遣的学校。明尼苏达大学时任校长McGrath 对华态度友好。校方成立了China Center。明尼苏达大学两位美籍华人教授刘君若与徐美龄也利用回国访问、讲学的机会与校友联系,逐渐建立起了以当时北京农业机械学院副院长曾德超院士(解放前留学)以及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翟起慧(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赴明大访问学者)为联系的明大归国学者的校友领导核心。起初主要的活动是与明大的China Center联系。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的活是,当明大校长、China Center领导人、明大其他领导、明尼苏达州长或参议员访华时,负责联络校友并协助组织他们与校友见面。如当时有位校友是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一位领导,以校友的名义,请代表团参观科学院植物园,受到他们欢迎,效果很好。2003年10月,在美国分会邹德慈副会长的关心和具体指导下,经过近一年的协商和筹备明大分会,在欧美同学会会所正式成立,美国分会副会长常沙娜代表分会出席了《欧美同学会美国分会明尼苏达大学校友会》的成立大会,并作指导。校友会以秘书长付文杰(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局)为主继续开展类似的活动。2004年11月2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授予蒋正华学长(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名誉科学博士学位。总会副会长常沙娜,留美分会副会长邹德慈,明尼苏达校友会名誉会长曾德超,校友会会长徐克容等50多位各界人士出席。 2009年7月明尼苏达大学驻京办事处成立,我们与办事处的屈婉玲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协助她的工作。2011年和2010年,老中青三代校友都有人参加办事处组织的数次与当年赴明大留学的学生和家长见面会,向年轻的留学生介绍明大的情况,注意事项等。现在,明尼苏达大学北京校友会的会长是徐克容学长,副会长是朱彤霞学长,秘书长是付文杰学长。


7.密歇根大学北京校友会——欧美同学会密歇根大学校友会活动简况:2003年9月3日由石油大学(北京)原校长张嗣伟教授发起,联络了清华大学刘家浚教授,苗赫濯教授和,齐龙浩副教授,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原所长赵士洞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唐纯熙教授,在石油大学召开了第一次筹备会。会上,大家一致同意发起建立密歇根大学北京校友会,并推举张嗣伟教授为筹备组组长,刘家浚、苗赫濯、齐龙浩等人负责筹备组的秘书工作。2003年10月25日密歇根大学北京校友会在清华大学召开了成立大会。留美分会副会长邹德慈和程华哲学长出席了大会。会上讨论并通过了校友会的章程,选举了第一届校友会的会长:张嗣伟,副会长:厉衡隆、刘家浚、赵士洞、齐龙浩。具体分工:历衡隆、赵士洞负责海内外校友联络,刘家浚、齐龙浩负责校友会秘书组工作。2004年11月13日在石油大学召开了校友会负责人会议,厉衡隆介绍了近期到美国访问与Michigan大学联系的情况,母校和北京校友会对建立广泛的校友联系有共同的愿望。2004年12月1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友谊宫举行Michigan alumni party,母校来的贵宾有研究生院和医学院的负责人。约30位北京的校友出席了会议,大家欢聚一堂,回忆在母校的学习生活。母校贵宾利用多媒体介绍了Michigan大学与中国的历史渊源,展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张嗣伟会长通过抽奖方式给大家发送母校带给大家的纪念品,使聚会达到了高潮。最后,参加会议的校友在橄榄球上签字留念,圆满地结束了此次聚会。2005年6月Michigan大学校长Mary Sue Coleman 访问中国,在香格里拉饭店组织了与北京地区校友的见面会,与会的北京地区校友300多人。通过这次活动加强了校友会与母校和校友总会的联系。在母校的支持下,北京校友会成为母校校友总会下的中国校友会组织,并在校友总会主页下为中国校友专门设立网页。与此同时,还专门为中国校友创建了电子通讯“e-TrueBlue”。2006年5月24日,北京校友会参加组织了第二次母校与北京校友的交流会。母校参加会议的有校友会和其他部门的负责人。见面会在北京资源大厦Beijing AmericanClub举行。 2007年6月16日在北京资源大厦(Beijing American Club)举行了第三次母校与北京校友的见面交流会。

以后差不多每年都会组织参加Michigan大学与北京校友的见面会。


8.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北京校友会——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北京校友会于2007年2月正式获准成立,并举行了成立仪式暨校友会活动——霍普金斯论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首席代表邵雪民学长应邀在论坛发表主题演讲。资深学长翟志海为北京校友会第一任会长,任期至2012年。霍普金斯北京校友会的校友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欧美同学会领导下的霍普金斯校友会,校友都是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成后归返中国的学生、学者,目前可联系的校友约有300名,大多都是比较资深的学长,其中包括5名副部长以上级和5名院士级的校友,比如:中国试管婴儿奠基人张丽珠(至今仍然健在的最年长校友,今年90岁)、北京大学医学部童坦君院士、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王光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李宝东等。另一部分校友则是以南京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简称“南京中心”)的学员为主要成员。“南京中心”是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与南京大学合办的教学与研究机构,于1986年开始招生,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长期项目。目前,这两个部分的校友会正在融合,很多活动都是一起举办,各自发挥优势。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上海设有一个代表处,专门负责校友的联系。2008年,清华大学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北京成立生物医学工程联合研究中心。根据双方共识,该中心将成为两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科研与教育合作的载体。预计该中心将成为霍普金斯北京校友会校友的新来源。霍普金斯北京校友会自成立之日起,主要工作如下:(1)收集整理校友数据库。霍普金斯北京校友会成立时,欧美同学会总会掌握的校友名单大约是30人。经过最近几年的努力,现在能够找到有效联系方式的,至少200名,信息不详的大约100名,已基本掌握校友会的规模。(2)组织“校友会年度宴会既霍普金斯论坛”。此活动成为校友会每年的经典活动。(3)参与组织欧美同学会总会和留美分会的活动,特别是留美分会的春节联欢会。校友会还参与组织“薛君度讲座论坛”,邀请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等到总会演讲。(4)参与组织户外或京外活动。校友会组织参观北京郊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组织赴蒙古自驾游、参与组织青年委员会主办的一系列户外活动。(5)参与留美分会的组织管理。在留美分会理事中,有四位来自霍普金斯校友会,他们分别是朱民、翟志海、钱江和袁铁成,其中,朱民和翟志海是常务理事、副会长。(6)参与组织霍普金斯校友会的活动:每月有固定的校友会活动“幸福时光”(Happy Hour)。


9.印第安那大学中国校友会——2004年5月18日,在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的支持下,部分归国印第安那大学校友在北京发起成立了印第安那大学中国校友会。中国校友会成立了首届理事会,理事会主席由商银信公司董事长林耀学长担任,理事会成员包括央行副行长易纲学长、中欧商学院执行院长梁能学长、搜房董事长莫天全学长、原世行高级经济学家黄海洲学长、玖富CEO郭景良先生、斗山CEO徐堃学长、中海油新闻发言人蒋勇智学长等印第安那大学校友组成。中国校友会的成立得到印第安那大学校友总会的支持,在校友总会设立了网站,用于信息的发布和校友间的联系沟通。中国校友会2009年被学校评为“最佳国际校友会”。中国校友会通过组织多样的活动以实现“联系校友、服务母校”的宗旨,成为中国和印第安那大学的桥梁。中国校友会组织了“节日聚会”、“新生交流”、“返校旅行”、“亚洲校友聚会”等活动,并且数次接待了校友访华团、学生中国实习团、校长访华团、印第安那州政府考察团等外国朋友。2011年5月,中国校友会赞助了印第安那大学“SINGINGHOOSIERS”合唱团亚洲巡演,获得学校和校友的一致好评。


10.芝加哥大学北京校友会——芝加哥大学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源远流长。华人校友中之佼佼者更是不胜枚举,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连战、林毅夫等等。他们为世界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是全人类的财富。在华芝加哥校友秉承母校一贯的严谨治学、不断进取的优良作风,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参与祖国建设,校友有组织的活动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并于2007年正式成立了北京校友会。芝大北京校友会是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大家庭的一员。留美分会理事梁朝阳学长当选为首任校友会会长。在京芝大校友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在丰富业余生活、陶冶性情的同时,也真正把母校“益智厚生”的校训体现在了日常生活中。举办过的活动包括“芝加哥大学年度世界经济研讨会暨校友圣诞晚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及展望---证监会祁斌学长报告会”、“芝加哥大学---美国西北大学校友高尔夫友谊赛”、“万科之夜---芝加哥大学布思商学院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夏季联欢会”等等。2010年9月,芝加哥大学正式宣布在北京成立“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这是芝大在海外继巴黎后成立的第二家类似机构,体现了芝加哥大学对加强与中国联系沟通的特别重视,也是广大校友的又一福音。相信随着校友会的不断壮大,芝加哥大学在华校友定能为祖国繁荣昌盛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