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为了更好地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欧美君推出【学长说丨众心向党致敬百年】,陆续刊发各地留学人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喜迎建党100周年的感悟和体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学长见证时代华章。我们一起分享那些爱国向党的赤子情怀。
融入历史坐标索我理想之中华
学长说
张瑜(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1958年我从北京四中毕业后,考入以郭沫若、钱学森、华罗庚等为代表的科学家鼎力创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受到“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良好教育。我成为钱学森老师在中国科大近代力学系的第一届学生。1984—1987年,我作为中科院派出的访问学者赴美进修,并与美方教授进行合作研究。近年来,我应邀在全国228所高校作了290场报告,介绍大学时代我们的系主任和恩师钱学森先生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高贵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怀,向师生和社会传递正能量。
现今我已80周岁了,作为一名具有6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我崇尚并努力践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格言,以实际行动纪念党的百年华诞,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李星(宁夏欧美同学会会长、欧美同学会德奥分会副会长、宁夏大学党委书记):
作为一名海归学子和高校管理工作者,更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从中国共产党萌发、成长、发展的艰苦历程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更加深刻懂得了“我是谁、为了谁”“从哪里来、往哪里走”“为什么出发、为什么奋斗”。
作为参与者,我经历了宁夏大学从地方院校到“211工程”建设、“双一流”建设、“部区合建”的华丽转变,也见证了在西部崛起一所现代化大学的时代变迁,宁夏大学的巨变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今天,我们昂首阔步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我将切实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崇高使命,为党和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金忠杰(宁夏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宁夏大学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宁夏大学教授):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令我这个生在黄土地、喝着黄河水长大的大山之子不免思绪万千,回首自己“求学、留学、教学”的精彩经历,无一不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能够使自己走出山村、求学都市、公派留学、学成回国、执教高校。沐浴改革开放春风而出、而学、而成长的同时,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与“一带一路”是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是当代中国发出的最强之声、最实之举、最亮之行。作为归国留学人员和从事“一带一路”研究的人文社科工作者,将本着“索我理想之中华”的号召,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写意图,拿起工笔画,做好写实人,发挥学术专长,善用学术资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鲁姝瑾(宁夏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钢琴系主任):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心灵的归宿,家是情感的栖息地……”,这应该是我们以前最常听到的一句话,那时在国外留学的我,最思念的,最急切想要奔赴的,也就是我的祖国。每当我回想起在国外留学的那些时光,在我失落,沮丧的时候,鼓励我前进的动力就是我的祖国,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厚重的史书,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的祖国飞速发展、繁荣昌盛,我们的人民有信仰、有目标、有追求,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地努力奋斗。学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要从中汲取开拓前行的精神力量,就是要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就是需要吾辈青年磨砺意志、不懈奋斗,就是要将小我融入历史坐标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在平凡的岗位中找到自己的坚守。
陈玉皎(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会员、睿诚海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百年党史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是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和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作为海归青年,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强化责任担当。将理想之“魂”、本领之“体”附于担当之“行”。党史学习教育,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自觉培养敢于担当的精神,能够知难而进、克难而上,能够在关键时刻站得出,在困难面前豁得出,在责任面前担得起,在使命当中扛得住,将个人理想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结合起来,在新时代舞台上建功立业,在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