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中国理论不可缺席;中国理论要走出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势必先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性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又为全人类和平发展提出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载体是习近平著作,习近平著作的对外翻译传播是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举措。

借鉴理论对外传播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历来十分重视理论对外传播工作。自建党以来,就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国际进步力量的广泛关注。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以毛泽东著作为代表的党的部分重要文献很早就开始被陆续译介到国外。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系统组织毛泽东著作的对外翻译和国际传播。毛泽东著作的对外翻译和广泛传播,不仅在全世界范围宣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革命胜利的成功经验,而且还扩大了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力,创造了中国近代以来思想理论对外传播的一个高峰。

毛泽东思想国际传播实践的历史经验,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领导,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有力。对外译介毛泽东著作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宣战略的重要抓手,由党中央直接领导,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领导人都亲自参与此项工作顶层设计。中央统筹协调相关机构和各方面力量,先后指示成立了《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毛泽东著作翻译室等专门机构,打通了翻译、出版、发行等各环节,最大限度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合力。毛泽东还亲自为翻译理解上的一些难题答疑解惑。二是坚持质量优先,重视翻译团队建设。毛泽东著作外文版的广泛传播与高水平的翻译质量密不可分。从《毛泽东选集》翻译开始,中央就高度重视高水平翻译人才队伍建设和翻译质量管理,从全国抽调各领域专家学者和外语人才组建专门翻译团队,吸纳优秀外国专家参与文稿润色,既注重忠实完整传达著作内涵,保留毛泽东个性化语言风格,又保证了译文地道性和可读性,尽可能消除文化和语言差异带来的理解偏差。三是坚持需求导向,适时调整传播内容。在对外译介毛泽东著作过程中,受众需求成为确定出版选题的重要坐标,国家出版机构有意识地根据传播对象国民众的需求和阅读习惯,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契机,策划不同主题的单行本和选编本,在提高关注度和吸引力的同时实现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实现发行本地化。充分利用对象国本土和民间出版发行渠道,在短时间内扩大了毛泽东著作的发行范围和影响力。

尊重现代传播规律

树立精准传播理念。要提升理论传播效能,必须注重精准传播、有效传播,精准识别特定受众群体,精准选取传播方式,精准择定传播时机。要适应现代传播分众化、差异化的趋势,创新传播方式,做到多样化、个性化、有针对性,比如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发布多语种权威译本电子版,通过国际图书发行渠道全球发行,通过双边多边国际外交平台、政党交流平台、民间人文合作平台、智库合作平台等多种方式进行定向发布等。传播时间节点可以动态选择配合重大国际活动、双边外交活动、党际交流活动等。

树立系统传播理念。要从全党工作大局的高度系统谋划,树立系统传播理念也就是大传播理念,综合运用国内和国际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是理论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理论宣传战线要全力以赴,更要求树立大传播理念,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构建系统高效的大传播工作格局。要坚持系统思维,理顺打通内宣外宣,全社会、全系统、全平台、全载体发力,真正把我国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和人力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

树立案例传播理念。所谓案例传播,就是讲故事。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传播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纯粹理论输出。这一思想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创造性实践,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对中国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每一个理论成分背后都有着鲜活的实践支撑,都能找到生动的实践案例。在对外传播工作中一定要充分挖掘这些实践案例,比如蕴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案例、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政治理念的现代治理案例、为全人类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摆脱贫困案例、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案例等,通过讲述这些蕴含中国观点、体现中国立场、彰显中国智慧、弘扬中国价值的生动故事,让国际社会更加深切地感知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实践逻辑。

主动谋划推动中文走向世界

文化传播和理论传播均以语言为载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当前国际舆论场占据相对优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英语在国际交往和国际传播中的主导地位。中华儒家文化对整个东亚文化圈都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我们也拥有中文国际化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百年艰苦奋斗,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这样一个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和中国理论走出去正当其时,推动中文再次国际化也势在必行。

突破国际交往和国际舆论场英文一语独大的现状,提高中文国际化程度,应该是一个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久久为功的过程。

第一,要充分发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引领作用,用先进的中国产品、优质的中国服务、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引领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为中文的国际化奠定物质基础。

第二,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树立产品优先意识,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用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视作品、文学艺术作品、文旅娱乐产品、文化创意产品来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为中文国际化奠定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基础。

第三,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全方位对外开放,包括文化市场、旅游市场,特别是教育市场的对外开放。扩大优质教育服务出口是促进中文国际化的重要抓手,通过中文教育塑造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能够直接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认同度和中文的国际普及率。

第四,要全力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将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将中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形象优势,将中国的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形成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必将推动中文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