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62b4d32c314ba7f7c6b5d559b552c6_1627552218289.jpg

唐占晞(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 1971年7月,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促成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发表上海公报,翻开了中美关系和国际政治的崭新一页。“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留学生群体是中美双边交流的亲历者、参与者和受益者,自首批中国留学生1978年12月赴美、首批美国留学生1979年2月来华开始,中美教育人文交流一直是两国关系中最活跃、最有韧性的组成部分。今年是基辛格秘密访华50周年,《参考消息》与中国驻美使领馆共同推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留华美国学生访谈录”专栏,采访促成双方互派留学生的外交官以及从1979年至今不同年代来华美国留学生(包括短期交流人员和学者)代表,讲述他们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与观察体悟,再现中美关系发展进程中一个个发人深省的历史细节,为当今中美两国寻求和平共处之道提供启示。

约翰·查尔斯·汤姆森的职业生涯有35年都是围绕中国展开的。谈起这段辉煌岁月,他在接受《参考消息》记者数小时采访中,经常不自觉陷入引人入胜的“内心独白”。

汤姆森是美国前驻华外交官,人们更熟悉他的中文名——唐占晞。对于亲历的美中关系重要时刻,他记得一清二楚。“能一辈子同中国打交道,特别是能见证中国的变化,是非常美好的体验。”不久前庆祝80岁生日的唐占晞说。

迎接第一批美国留学生

唐占晞对中文的兴趣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他在冲绳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他在尝试学日语的时候,学习了一些汉字。回到美国后,他先后就读于旧金山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的中文系,后来他又于1966年至1968年在台北学习了两年。

唐占晞说,最终他获得了旧金山州立大学的中文学士学位和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

离开哈佛大学后,唐占晞在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的推荐下,加入美国新闻署,充分施展自己的中文才华。1978年6月,唐占晞从台北调职北京,在美国驻华联络处负责文化事务工作。当时距中美正式建交约有半年时间。

1978年7月,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科技顾问弗兰克·普雷斯访问北京。他率领的代表团由美国政府各科技机构的高级代表组成,同他们对话的中方代表团则由中国副总理方毅挂帅。在这次两国就科技合作展开的首次直接对话中,双方就中美开展学生与学者交流达成共识。

据卡特2019年11月致信祝贺中美教育交流四十周年时回忆,普雷斯当时获悉中方领导层拟派5000名中国学生赴美深造后,深感此事紧要,于华盛顿当地时间凌晨三点与卡特通了电话。卡特给普雷斯的答复是,告诉中方,他们“可以派10万名学生”。

1978年10月,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率领中国教育代表团访美两周,访问结束时双方在华盛顿签署了中美教育交流谅解备忘录。

唐占晞说,中国代表团访美期间受到了从西海岸到东海岸各所大学的热情接待。“对东海岸大学的访问从华盛顿特区开始。俄亥俄大学包了一架私人飞机来接代表团。飞机抵达俄州时,学校乐队专门到机场奏乐迎接。美国学校对中国学生与学者来访的热情之高可见一斑。”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宣布将于1979年1月1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当天晚些时候,唐占晞接到中国教育部的电话,获悉中方要求在1979年1月1日前将50名科学家送抵美国。“我们仅有两周准备时间,之前根本没做任何文案工作。如何帮这些人走完所有程序,是一个巨大挑战。”唐占晞说,好在两国在华盛顿达成交流意向后,中方已为首批500名赴美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选及其专业领域做了非常详细的计划,并向他提供了材料。

在唐占晞和他的同事们以及中国教育官员的辛勤努力下,52名中国科学家于1978年12月26日登上了前往华盛顿的飞机。

1979年2月23日,第一批8名美国交流学生抵达同一机场。唐占晞同中方代表一道在机场迎接了他们。

希望中美回归“上行周期”

1984年,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访华,唐占晞也随团回到北京。里根的中国之行从1984年4月26日持续到5月1日,此行突显了里根政府希望改善美中关系的愿望,中美经济关系其时已日趋紧密。

里根访华期间,唐占晞主要负责处理里根计划发表的五篇演讲的中文翻译。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翻译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为了里根访华,美国驻华使馆特地从香港调来一台由设在马萨诸塞州的王安电脑公司研发的文字处理机。  

访问期间引发媒体普遍关注的是,里根这位共和党总统在讲话中有关中美之间需要“相互尊重,互利互惠”的表态。

里根在人民大会堂的演讲中这样说:“我们几乎生活在世界的两端,可能在语言、习俗和政治信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在应对当今时代的诸多重大问题时,美中两国人民的立场并无不同。”

“我深感大多数人都有同感。两国人民对和平、繁荣和安定有着共同期盼。这毫无疑问。但问题是如何处理双方间的各种矛盾,矛盾总是有的。”唐占晞说。

“美中关系有起有伏,一直在波折中前进。当前双边关系处于下行周期,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要来了。我们需要努力消除分歧,但我希望双方把重点放在合作上。”他说,“我们有很多领域可以合作,如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反恐等。我希望我们能专注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就分歧展开磋商,希望上行周期早日到来。”

要更多报道中美合作

唐占晞不赞同“美国对华接触政策是失败的”观点。他认为经济发展必然会产生美国式自由民主模式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是一个由中央政府领导的国家,社会结构紧密、统一,而且非常牢固。中国一切都完美吗?不。但我觉得总体上中国人民对政府是满意的。很多调查说明了这一点。”他说。

“中国在过去一千多年里一直是亚洲的领先国家。现在它又回到了从前的状态,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历史太短,记性更差。”唐占晞说。

“只要有好的政策,中国可以把它们非常迅速、彻底地付诸实施。因为中国有一个能够统一执行政策的组织——中国共产党,它实行民主集中制。”他说,“中国共产党会听取每个人的意见,但一旦做出决定,每个人都紧跟领导人和政策走,我想这正是中国成功的关键。”

2002年,唐占晞再次回到中国,一直工作生活到2014年。他感到遗憾的是,中美在商业、教育和科学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关系并未得到充分报道。“这件事情至关重要。如果美国民众对中美合作了解更多,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会更积极。相反的是,现在你打开新闻一看,都是南海问题、台湾问题、新疆问题或西藏问题。”唐占晞说,“它们不是美国的问题,也不会直接影响美国利益。我们应该关注中美关系中未被广泛报道的积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