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加油特别行动组”成功对接的物资

“河南加油特别行动组”郑州救援告一段落时的结业公告

大河网讯 河南商报记者 郝瑞铃/文 受访者供图

这是一支可爱的队伍,核心成员是21位00后甚至05后。

他们中有80%是来自中国不同省份的北美留学生,他们曾线上参与武汉抗疫,如今又因为一条朋友圈动态为郑州集结。

他们用行动诠释什么叫“中国少年”,用实力证明什么是“中国的脊梁”。

一觉醒来,“天漏了”

21岁的Tab没想到,自己只是睡了一觉,醒来以后外面的世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月21日凌晨3点,世豪小公馆楼下电动车的警报器发出此起彼伏的哀嚎,打开手机,微信消息铺天盖地地飞进来:“你没事吧?”

Tab有点蒙,窗外一片漆黑,他决定下楼看看。

街上到处是水,小轿车横七竖八地抛锚在路上,水已经吞没轮胎,摩托车和电动车成片栽倒在水里。地势低的小店门口,店主手忙脚乱地用脸盆往外舀水,他拍了一小段视频,水已经到膝盖,他只好原路返回。

家里还有电有水,网络也算通畅,Tab躺在床上刷手机,渐渐了解这座城市经历了什么。

“中国天气”发布的一条微博显示,“郑州市自7月17日20时到20日20时过程降雨量达617.1毫米,而郑州常年平均全年降水量为640.8毫米。”

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读地球科学专业的他意识到,这场暴雨已经给郑州带来了一场灾难。

Tab在朋友圈刷到一条同样在北美留学的朋友George更新的动态,“大家好,我们紧急成立了一个信息收集小组……”下面附着一个石墨文档链接,里面详细介绍了信息收集小组的工作流程,文末有两个微信群二维码,写着“河南救灾情况信息收集”的字样。

几乎没有用大脑思考,Tab就进了群,“武汉疫情的时候,我就参与过George发起的‘武汉加油·北美留学生组’,现在自己家乡出问题了,怎么可能袖手旁观”。

参与过武汉抗疫的队伍,为郑州再次集结

7月20日晚上10点,远在浙江舟山的George和远在深圳的阿明几乎同时关注到了暴雨里的郑州,尽管这两个19岁的年轻人从未和郑州有过交集,但他们意识到,社交平台漫天飞舞的求救信息里,每一个红色的感叹号背后都连着一个急需救援的生命,他们想为这些生命做点什么。

“有没有朋友想建立一个对河南暴雨信息收集整理的群?”George更新了一条朋友圈。在他看来,当时的郑州十分需要将灾区内外信息相匹配、求助与救援信息相连接的“牵线人”,而他们正好擅长。

很快,朋友圈的强链接传播就把“武汉加油·北美留学生组”中曾并肩作战过的小伙伴们聚成一团火,当初培养出来的默契仿佛在一瞬间被唤醒。

7月20日23点32分,George和阿明建立了第一个信息收集微信群;23点52分,《河南救灾情况信息收集》汇总文档搭建完毕;7月21日0点13分,五个核心工作组负责人集结,工作组群聊、石墨文档搭建完毕,各工作组分配任务投入战斗。

招募志愿者的石墨文档不断传递到更多人的视野,越来越多的网友通过信息收集群的二维码加入他们。

成都姑娘Sigrid在团队里担任的是外宣负责人的角色,志愿者们进群需要添加她为好友。“一开始只有30个人添加我,7月21日一觉醒来,新朋友添加栏一下子变成了100+。”她回忆。

“和死神抢人”

一个信息大群裂变为四个信息大群,群成员还在不断增加,真真假假的信息被丢进信息收集大群里。

志愿者们要用最短的时间进行核实、归类,最终匹配一个最优的救援力量。George给这次救援行动取名为“河南加油特别行动组”(下文简称“河南加油”),“有种在和死神抢人的感觉。”George说。

通信不畅、联系不上人的时候,志愿者们会止不住地焦虑,满屏都是带着红色感叹号的“求救”字样,一条条“孕妇”“淹没”“被困”的文字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时间每过去一分钟,求助者面临的危险就会更多一分,我们想努力多救一点。”阿明说。

“郑州地铁1号线地铁站有人被困……”文档中的信息不断更新。

“20:26电话无人接听。”

联系一次,不通,再打过去,还不通,志愿者们往求助信息中备注的手机号码发送一条短信。

“0:50,无救援,已核实。”

“失联,可能淹没,有窒息风险。”汇总文档里这一条信息后面被责任人添加了醒目的大红色标记。

“10:55,目前安全已核实”,信息栏终于转为象征“安全”的绿标,志愿者们迎来短暂的欣喜:又有生命暂时安全了。

但欣喜与紧张往往都是无缝衔接的,阿明说,志愿者们没有时间喘息,每分钟都有无数电话要打。“我们大部分是留学生,尽管很多人都在国内,但还是需要上美国学校的直播网课,几乎都是昼夜颠倒,因此我们还分了白天工作组和夜晚工作组,确保整个小组可以24小时轮转。”Sigrid补充。

1天帮新乡对接51支救援队

Amber参加“武汉加油·北美留学生组”时只有14岁,这个山西太原的姑娘目前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所高中读书。尽管和国内有着近12个小时的时差,尽管从未到过郑州,但她选择和“老战友”们再次并肩作战。

7月22日晚,郑州暴雨落幕,部分救助工作也随之告一段落,“河南加油”收集的所有信息均更新至腾讯地图——河南暴雨灾情求助地图和人民日报救灾通道。

大部分志愿者和工作组核心成员陆续回归自己的生活,Amber和其他少部分人选择了留守。

7月23日凌晨,暴雨带移至新乡,团队成员Ariana接到新乡急信,称需要大量救援力量转移泄洪区受灾群众,但此时河南本地救援力量已经吃紧。阿明和Amber、Mochi、Ariana组建起临时工作小组,在全国范围内紧急调度救援力量。

7月23日0点41分,一条求助信息被发往“河南加油”的各个信息大群。在接下来的15个小时里,Ariana的电话成为对接热线,“平均几秒就有一个电话,全国各地的救援队蜂拥,我不仅要清楚地记录他们的信息,还需要帮助他们和新乡进行双向对接。”

“四个铁人、一晚、一个奇迹。”7月23日18:21,Ari⁃ana更新了朋友圈,截至当天17:41,他们成功帮助新乡对接到51支装备齐全的大规模救援队伍。对接结束时,Ariana已经超过36个小时没有合眼。

而现在,这群“Z世代”救援河南的行动还在继续,下一阶段,他们的目标是“到农村灾区去”!

他们将本次救援行动收集到的数据提交给了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搭建方舟豫晴需求信息平台,并且与之合作,完成“村村排”项目。

“乡村、山区可能因为网络媒体使用人数少,导致求助信息少,造成物资、救援力量和受灾群众难以精准匹配的问题。”Mochi称,“目前计划下沉到农村地区的安置点,深入了解受灾群众的需求,借助信息平台辅助政府、基金会等部门进行灾区重建的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