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提出要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支持浦东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2021年5月,上海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力争到2025年,上海基本建成资产管理领域要素集聚度高、国际化水平强、生态体系较为完备的综合性、开放型资产管理中心,打造成为亚洲资产管理的重要枢纽,迈入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城市前列。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对支持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开放和提升上海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地位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强大支撑作用,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目前,上海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体系最为齐全的金融中心城市之一。依托全球资管中心,上海可在内外分离的前提下有效打通在岸和离岸中心,实现人民币在岸与离岸市场的有效对接,形成畅通的人民币回流管道机制。同时,丰富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品种,有利于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能力。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将以上海自贸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为载体,以贯穿标准化和非标资本市场体系的各类资管产品为手段,结合一体化的支付、登记、结算、清算、托管等基础设施体系,更好串联贯通起各类独立、分散的金融市场,打造统筹在岸与离岸业务的全球金融资产交易枢纽。未来,推进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可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一、构建服务全球资源配置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利用上海现有的开放优势、平台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构建服务全球资源配置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通过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巩固提升高端资源的集聚,强化不同市场的互通联动,打通内外资源的有效连接,放大全球资源的配置辐射,推动国内资本市场从规模到能级的实质提升。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是人民币全球资产的登记中心、托管中心、定价中心、投融资中心、增信交易中心,通过完善和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价格,将以人民币计价的各类“上海价格”逐渐打造成为各类人民币资产的定价标准,为全球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建设赋能。

二、注重离岸和在岸金融市场的协同并重发展

借助全球资本配置重新构建的窗口期,将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打造成为具有全球顶级金融资源要素配置核心功能的载体,探索跨境债权和股权投融资、跨境资产交易、跨境产权交易等离岸业务新模式。一方面,做好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转接口”,探索建立兼具离岸和在岸功能的跨境资产交易平台,拓展国际资本流入的渠道,统筹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另一方面,打造跨境金融服务的“集聚区”。对标纽约、伦敦等全球资管中心,持续吸引境外、境内资产管理企业总部来沪发展,形成跨国公司“落户上海,联通全球”的集聚效应。同时,与国际一流水平对标,拓展跨境业务广度和丰富跨境金融产品体系,研究各类跨境人民币融资与再融资的产品和平台,以打造人民币结算中心为切入点,为境内外机构提供跨境支付、清算、结算等服务,不断推进上海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的进程。

三、推进产权与证券市场双轮驱动、非标与标准市场有效对接

非标市场是金融要素市场体系的基础板块,应进行必要的统筹安排,形成证券、银行、保险、期货、产权等各类金融服务层级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方面,规范和拓展全国范围内的非标资产交易,推进产权市场与证券市场双轮驱动、非标与标准化市场有效对接,做强做大国内金融大循环;另一方面,通过跨境业务、离岸业务的积极探索,搭建特殊资产交易、跨境基础设施建设资产交易、跨境个贷资产交易等各类子平台,发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制度优势,有序引进境外资金,为特殊资产、境内及“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资产和个贷资产等各类非标资产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

四、提升金融基础设施推进与海外市场互联互通

加强市场开放,提高国内资本市场和交易平台的国际化水平,以人民币国际化和全球资源配置为导向,提升金融基础设施功能,让国内资本市场对外的“连通道”升级成为连接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网”。一是对接国际市场规则,主动对接实施与国际接轨的市场交易、信用评级、信息披露、监管规则;主动参与国际相关业务标准制定,提升全球话语权和影响力。二是提升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深化基础设施跨境合作,拓展金融基础设施的服务广度。在“沪伦通”“沪港通”等已有的“向外”投融资成熟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向内”资金的引入,着力实现资本市场从融入参与国际化向逐步引导全球资源配置的方向转变。

(作者周小全系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作者贾彦系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