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是彼此重要的投资目的地。在昨天(29日)举行的欧美同学会第二届中美经贸论坛上,与会专家都细心留意到了一个新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美国进出口增长24.9%,呈现逆势上扬态势。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正处于关键时刻,中美作为大国要担起责任,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协调,推动合作互信。论坛上,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能源等中美合作新方向、新领域被频繁谈及。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些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科技创新发展中诞育的新产业,有望为中美经贸关系注入新动能。

开放、互联,数字经济的必然趋势

面对持续向好的外贸形势,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副会长徐洪才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这主要归功于几方面因素。其一,全球需求拉动。其二,中国本身奠定的“扎实内功”。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市场产业链配套能力较强,因此经济结构更具韧性。

论坛上,还有不少业者敏锐捕捉到中美合作新变化。譬如,在领域上将有所迭代。“在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发展等领域,中美有较大合作潜力和空间,”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中国拥有巨量市场优势,还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应用场景。未来,中美双方有望合作引领数字经济领域的国际规则制定。

交通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刘珺也认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场,拥有丰沛的应用场景可挖掘。从这一点出发,“任何一项新技术,都离不开中国的积极参与。”

放眼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也由此带来了新趋势、新问题。刘珺认为,数字经济的驱动力正是“开放互联”,这一方向是不可逆的。这其中,起到“火车头”作用的大国参与至关重要,中美两国必须尽到大国担当。此外,对技术创新本身而言,也只有扎根开放市场,才有望实现“螺旋式上升”发展。

绿色、低碳,双边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论坛会场,与会者不约而同地谈及会议举办地点——“金色炉台”(中国宝武钢铁会博中心)。笔直的大烟囱、锈迹可见的高炉……原上钢一厂厂区依旧保留着它工业风满满的样貌。但近两年,这片工业遗存之上,却开始树起一座座艺术标识,由此蝶变焕新为上海城市更新重要地标之一。

“从棕色经济走向绿色经济将是全球发展演进的必然方向”,不少与会专家由此生出感慨。人类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困难。如何更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就是新命题之一。在他们看来,“金色炉台”的转型案例,不失为大型公共建筑探索绿色发展的示范样本。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或“零碳”目标。推进碳中和正逐步成为全球共识。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中美两国排放量约占全球总量近四成。合作是中美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好选择。

在碳中和背景下,中美双方合作空间广阔、课题多样。特别是在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绿色金融等领域,有望实现更大突破。数据显示,中美新能源技术专利在全球占比超70%。温室气体排放、脱碳和绿色技术研发、高碳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等均可成为未来双方绿色合作新方向。

不少与会业者还期待,绿色金融能与数字化“并行”,由此推动建设多元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其中涵盖可测量标准、多层次交易流通市场、多样化产品等。

中美经贸论坛是欧美同学会发挥留学人员联系广泛、交流合作领域宽广的优势,加强中美两国经贸领域交流与合作的民间外交品牌活动。第一届论坛于2019年6月在美国纽约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