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副会长、广东省社科联副主席、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在欧美同学会第二届中美经贸论坛“国际贸易规则下的中美经贸合作新趋势”分论坛上发表了专题演讲,认为“竞争”将主导中美关系未来走势,或将让全球产业链呈现出双核化、垂直聚集化、数字化的趋势。

李志坚提出,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离不开“竞争”两字,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将是新常态。无论是特朗普政府还是拜登政府,两国关系的竞争主基调是不变的。在此前提下,如何提升双边关系的韧性,是一个关键问题。中国近几年围绕改革、开放、创新三方面做了很多准备。

在改革方面,中国市场已经对标国际标准,全面启动了营商环境改革、政府改革、商事登记改革、通关便利化改革、贸易便利化改革等。

在开放方面,从党的十九大,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再到博鳌亚洲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内外重要场合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在创新方面,全球产业链面临断链风险时,中国全面布局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加大自主创新和研发方面的投入。近几年,中国的创新能力已经有了显著提升。

李志坚说,未来全球产业链发展可能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是“双核体系”。2000年之前,全球产业链有一个明显特征,那就是中国的产业链是依托欧洲和美国产业链而发展的。但2017年至今,中美产业链的互补性日益增强,呈现出双核特征。

其次是垂直聚集。全球半导体产业过去是水平式分布、全球配置的。经过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后,未来全球半导体产业可能会从水平式分工向垂直式分工转变。过去是哪个国家生产成本低、营商环境好、配套能力强,投资者便到哪里去布局;未来,投资者必然会减少对断链风险高的地区的投资,增加对断链风险低的地区的投资。因此,未来全球半导体产业很可能会出现垂直分布的地区性产业集聚特征。

第三是数字化趋势。数字技术推动产业向智能化、分布式发展。目前,很多国家都制定了产业链和供应链数字化的发展战略,未来的全球产业链,很可能会变得更加短平化、本土化、区域化。未来,全球经济很可能会围绕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展开新的竞争。

李志坚认为,从中美双核的维度来看,未来美国可能会在数字标准、内容方面成为主要的输出国,中国可能会利用庞大的市场,在数字贸易方面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贸易消费大国。未来的数字经济发展,会在底层、中层、应用层对产业链提出分工合作的深层变革要求。目前,中国在5G应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无人驾驶等很多方面都进行了全面布局,这些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