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社会学博士、中欧国际管理学院(上海)教授布安瑞(Eric Bouteiller)在欧美同学会第二届中美经贸论坛“后疫情时代的生物医药产业合作”分论坛上进行了专题演讲,他分析了近几年中国生物医药市场的变化,认为在生物医药行业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布安瑞2001年5月加入益普生集团(IPSEN Pharma)并担任中国区总经理,2011年晋升为亚洲运营副总裁,负责中国以及亚洲市场。在中国期间,布安瑞持续关注国内的医药卫生和中国在医药创新的联盟合作,曾任欧盟商会 (EUCCC)天津分会主席,法国在华健康产业联盟(FHA)主席,外商制药协会(RDPAC)主席、荣誉主席,2007年迄今一直任法国的外贸顾问。

布安瑞参与了很多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的工作,他感受到,近几年中国在生物医药市场制度、知识产权、医疗保险三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任何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都离不开相关的产业制度。美国从1998年开始加大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经费投入,在政府财政预算中仅次于军事科技的投入。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以及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医药市场需求也随之增加。布安瑞表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在迈入新阶段,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容量在稳步上升,与之相匹配的制度也在逐步完善。“中国在发布政策之前会先公布征求意见稿,然后收集反馈意见。这方面中国做得非常好,欧洲就不一定会把所有政策都用这样的方法去做。”布安瑞说。

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一直以来都是全球领先。中国在建设面向21世纪的知识产权环境方面正在取得实质性进展,专利权和著作权领域的改革增强了保护力度和执法效果,各级政府和执法机构对知识产权更加重视,研究机构和个人的知识产权意识和运用能力明显提升。布安瑞认为,今年中国知识产权方面的概念基本上与国际同步了,从制度上来讲是比较完善了。

从历史上看,中国新药上市的速度往往滞后于欧美国家5年至10年,但基于2019年在中国上市的所有新药统计,这一数字已缩短至4年左右,有一些药已经缩短到1年甚至更短,曾经长达8年没有调整的中国医保目录也在2019年和2020年两次更新。他认为,医保目录的频繁更新表现了中国政府在医疗保险方面的决心和转变。对于患者来说,每一个新药上市都代表着治愈的机会在增加。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药物从研发到上市的时间,满足了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学术方面的交流是非常复杂的,基本上不可能‘自己玩自己的’,中国的专家只在中国做研究不行,美国的专家只考虑美国人也不行,欧洲也一样。”布安瑞说。他把企业和医药公司之间的沟通称为“中端经济”,要多方考虑,体现双方的价值。同时把国内、国外的行业协会连接起来,一起沟通交流,在政策利好的环境下抓住机会,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