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并部署了2022年经济工作。针对会议的要点和2022年经济工作的前进方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三季度同比增长4.9%。这是近二十多年来,除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少有的单季度GDP同比增速跌破5%。经济稳增长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当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当前需求收缩的大背景是全球通胀压力加大,大宗商品持续供不应求,带动中下游的制造业成本上升,企业需求普遍减弱;加上美联储为应对通胀已宣布加息,需求进一步收紧。而供给受到冲击,主要是受到疫情导致的供应链受阻以及中美经贸关系等因素影响。

需求收缩与供给冲击的叠加影响,导致经济发展预期转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经济增长5.9%,2022年只有4.9%。

“市场预期也基本形成了,明年世界经济可能都会收缩、下滑,低于疫情前的平均水平。”徐洪才补充说,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但在明年这种形势可能会出现放缓,这会进一步加剧明年经济的下行压力。

面临多重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开出了精准“药方”。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具体来说,包括七项政策: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徐洪才注意到,此次会议还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五个问题。如要把共同富裕的“蛋糕”做大做好,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止资本野蛮生长,也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要坚持节约优先,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化解风险要有充足资源,研究制定化解风险的政策,要广泛配合,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等等。

在徐洪才看来,此次会议提出的经济政策的共同特点,是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我们把这七项政策都精准落实了,然后五个方面问题都认清理解,那么化解这‘三重压力’是没问题的。”

他还留意到,此次会议提出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这说明投资仍然要发挥关键作用,而消费要发挥基础作用。“消费的基础性作用靠什么?稳就业、稳市场主体!”他认为,只要保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大体一致,就能真正支撑消费恢复和增长。

而对于居民收入,此次会议也重点提及收入的三次分配以及共同富裕目标,并且对青年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问题提出要求。“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还是要把消费潜力提升起来。”徐洪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