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在本届年会上授牌。

作为海归创业项目孵化的重要载体,留学人员创业园在初创团队的融资、政策引导与扶持、项目落地与渠道打通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作用。如今,国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种类多样,若想要吸引更多优秀的海归团队入驻,对园区服务的综合能力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1年12月29日,以“新时代、新趋势、新作为”为主题的第22届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网络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采用了现场与线上相结合的形式举行。通过主题报告、行业发布、创新论坛,年会重点聚焦“十四五”时期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和留学人员创业园高质量发展,就如何依托自身特色完善服务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构建留创园综合服务体系

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对外公布,为就业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的大背景下,回国发展对留学人员的吸引力不断上升。

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闫小培指出,后疫情时代全球新一轮人才流动格局正在形成,留学回国人数显著上升,高端人才回国意愿更为强烈。留学人员创业园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打造“人才雁阵”;利用自身优势,构筑科创高地;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协同发展,更好地发挥出特色引领和平台赋能作用,站在更高起点上汇聚天下英才,推动自主创新。

年会举行了第四批“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孵化基地”授牌仪式,12家留学人员创业服务机构获评新一批孵化基地。截至目前,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以下简称“留创园联盟”)分四批评价和授牌孵化基地已达60家。

留创园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郎靖表示,要进一步推进留创园服务体系构建,需要在加强自身服务人员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再出新招。

“比如适当筛选引进一批专业的服务机构,为留创企业提供包括知识产权转化、产品量产、产品设计、品牌赋能等方面的协同服务,结合自身服务和协同服务,不断提升服务吸引力。我们也将加强线上服务能力,创新活动形式,精简活动内容,更好服务留学人员。”郎靖说。

孵化基地比拼硬实力

本届年会上,同时发布了由留创园联盟与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编制的《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竞争力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构建了“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孵化基地评价指标体系”,从环境条件、运营管理、创业服务、人才集聚、孵化绩效等5个维度对48家基地年度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呈现孵化基地的年度全面发展情况与工作成果,并遴选部分孵化基地的建设经验和创新举措作为案例展示。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颜振军详细介绍了评价条件中的5个维度:环境条件主要反映申报单位提供支持孵化资金配置的合理性,提供的孵化场地与设施和保障配套服务是否完备;运营管理主要反映服务团队人员设置和运营管理合理性与专业性;创业服务主要反映孵化基地提供技术服务、投资融资、创业辅导、资源对接等服务情况;人才聚集主要反映海外人才在申报单位聚集的意愿,即申报单位吸纳海外人才、留创企业的数量与质量;孵化绩效主要反映申报单位最终的服务成效和产出,解决社会就业能力,是孵化基地能力的体现。

根据《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前三批评价的48家孵化基地分布在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园留学人员企业达3700余家、留学人员近1.2万人;累计孵化留创企业1.57万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500余家,上市挂牌企业250家;培育国家和省市各级创业人才5300余名,其中有750余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项目,在人才集聚、科技创新、产业促进等方面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报记者梳理后发现,前三批48家孵化基地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等地,其中北京有15家“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占比达31.25%,广东、江苏、上海分别为4家,各占比8.33%。

破解创业团队“融资难”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超过350家。破解创业过程中的融资难问题,一直是留创园的工作重点,尤其对于刚回国的留创团队来说,资金问题往往是最大的掣肘。帮助留学人员获得启动资金,并在创业全周期范围内为团队提供资金扶持,也是评价一家园区孵化和运营能力的重要标尺。

留创园联盟也在进行着更多尝试,来帮助团队更好地打通融资渠道。郎靖介绍,留创园携手全国百余家投资机构,发起成立海创邦投资基金共同体。目前,海创邦已投药石科技、南京工大环境、甘肃皓天医药、中存超为、深圳圆周率等一系列企业,搭建“海创邦”创业服务一体化平台,为海外人才在国内创办企业、孵化项目、转化成果、开拓市场提供支持,助力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成长。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做好留创企业的资金支持工作,尝试建立运营管理公司,通过园区担保、债券融资、项目推荐、园区直投等多种形式,为孵化对象拓宽融资渠道,减少融资成本,降低创业的难度。”郎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