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海归人才更为成都市的发展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进入2022年,城市间人才引进竞争进入“新格局”,更多80后、90后、00后海外学子选择归国,成都如何吸引更多海归人才?

1月22日,成都市政协委员、市侨联青委会会长彭肖肖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此次提交的提案中建议,在成都建立一个青年海归人才的“筑梦中心”,这对于增强成都对青年海归的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

提案中表示,当前,正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关键时期,更多的青年海归落户成都,显然将为成都的发展提供更多帮助。但目前,成都在此方面仍存在未建立针对青年海归的大数据信息库,未建立专门针对青年海归群体的市级服务平台,也未形成针对海外青年留学生精准和日常化联系的平台等问题。

对此,彭肖肖在提案中建议,由成都市侨联牵头联动相关区县政府共建打造全国首个专属于青年海归的筑梦服务中心,以“经纪人”服务模式拉近青年海归与成都距离,精细化解读成都政策,为海归“新蓉漂”建立温馨的“心”家园。同时,为落地区(市)县定制产业招商、人才政策推介活动以及重点引进与区域产业符合的急需紧缺海归人才。

“确立全球青年海归来蓉第一站等战略定位,紧抓后疫情时期归国浪潮机遇,发挥侨界联系海外密切的优势,依托各个海外侨团,海外名校校友会精准打开人才、项目、技术引进流量入口。”彭肖肖建议,设立政策服务解读、项目申报服务窗口和专业技术转化团队,打造海外名校校友会成都综合办事处,名校海归创业项目及名校技术成果转化提供共享办公区及公共孵化平台。协同国内及成都市知名投资机构推进项目孵化及加速。建立“成都青年海归梦享汇”大数据平台,汇聚成都青年一代海归梦想,追踪在成都“蓉漂”生活。

同时,确立国内青年海归创新创业资源集散地这一定位,协同全国30省市侨联青委会及海归协会资源,重点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及京津冀区域相关侨界组织,发掘并集结国内青年海归、侨界二代企业家新型项目资源,形成资源漏斗。

彭肖肖提出,还应确立成都成渝青年海归技术转移的核心辐射地的定位,协同重庆市侨联推进成渝双城青年海归技术成果互通与转化,聚焦智慧城市、双碳环保领域,建立双城海归技术成果库,联动央企、国企通过转让专利、技术入股、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将相关科研成果进行市场化转化。

红星新闻记者闫宇恒 摄影记者吕国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