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赛场上运动员之间万一发生了纠纷,或某一方对相关判罚不服,最终是谁拍板终审裁决呢?

其实,北京冬奥会还没正式比赛前,北京冬奥会特设体育仲裁庭在2022年1月29日就受理了首批仲裁申请。

什么是冬奥会特设体育仲裁庭呢?

“奥运会期间产生的或者与奥运会体育相关的争议由国际体育仲裁院管辖,中国法院没有管辖权。”白显月告诉我们,国际体育仲裁院总部位于瑞士洛桑,处理平时发生的国际体育争议。奥运会特设仲裁庭,也翻译为临时仲裁庭,主要解决发生在奥运会期间和奥运会开幕前10天内所有与奥运会相关的体育争议。

来自国浩律师(天津)事务所的白显月曾代理奥运会冠军佟文在国际体育仲裁院案件,并获得中国运动员在该机构的首次胜诉。除了国际体育仲裁院,他还担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多家仲裁机构的仲裁员。

白显月介绍说,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体育尤其是奥林匹克大家庭麾下的跨国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但相应的各类体育纠纷持续涌现,国际奥委会认识到,在奥林匹克体系范围内,建立一个专门处理体育相关纠纷,且权威、高效、独立的体育争议解决机构迫在眉睫。

在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推动下,1984年6月,国际体育仲裁院作为国际奥委会的一个下属机构正式成立。随后,其独立性、中立性,特别是影响力不断强化、壮大,有人甚至认为它已经成为国际体育界的“最高法院”。

奥运会特设仲裁庭第一次出现,是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所有夏季奥运会和冬奥会一直沿用。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始,国际奥委会开始单独设立一个反兴奋剂仲裁庭。反兴奋剂仲裁庭也成为每届奥运会特设仲裁庭的组成部分。

据悉,北京冬奥会特设仲裁庭的仲裁员名单共有13名仲裁员,其中体育纠纷仲裁庭有9名,反兴奋剂仲裁庭有4名。白显月是2021年10月获选成为北京冬奥会特设仲裁庭仲裁员的。

根据相关规则,国际仲裁员们1月25日,即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10天开始工作,一直持续到奥运会闭幕。不过受疫情等影响,体育纠纷仲裁庭的9名国际仲裁员中只有6人进入闭环内现场工作,剩下的在线参与工作。

白显月还进一步解释道,其受案范围是受理和裁决奥运会期间的任何相关争议或纠纷,包括体育相关类别的,主要有3大类:一是运动员参赛资格的纠纷,二是涉兴奋剂的纠纷,三是各类判罚、技术裁判处理、赛事方面的争议。

“当申请人决定针对国际奥委会、某个国家奥委会、国际体育联合会、奥运会的组委会等机构的决定向奥运会特设仲裁庭提起申诉之前,必须依照相关的法规、体育组织的条例等穷尽了所有救济途径之后,才可以提起在奥运会特设仲裁庭的仲裁申请”,白显月特别提醒,除非时间紧迫,以至于穷尽所有救济手段会超过奥运会特设仲裁庭的管辖权,否则必须遵守该限制。

另外,特设仲裁庭不会参与具体比赛的判罚,不对比赛裁判的结果本身发表意见或者表明立场,除非发现构成违反程序正义的极端例外情况,在一般情况下更不会决定比赛的胜负,或者推翻裁判的判罚。

成为一名国际仲裁员有多难

采访白显月的时候,他正在比赛现场。他们每天需要随时保持通讯畅通,一有案件纠纷就要及时赶到。

奥运会特设仲裁庭讲究公正、高效、灵活、免费且单独适用一套规则。在白显月看来,与民商事纠纷相比,体育纠纷存在特殊性——运动员自身职业寿命的有限性、体育运动比赛的时效性,使得迅速公平解决体育争议的需求更加强烈、迫切。因此,效率优先是奥运特设仲裁庭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原则上,仲裁裁决应该在立案后24小时内做出。实践中,特设仲裁庭主席有权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予以延长。

国际体育仲裁如此重要,然而想成为一名国际仲裁员则难上加难。白显月介绍说,担任国际体育仲裁院仲裁员需要具备4个条件:一是受过适当法律培训;二是在体育法、国际仲裁方面有公认的能力;三是能够熟练掌握国际体育仲裁院使用的一种官方语言(法语、英语、西班牙语);四是对体育有一般性的广泛了解。

不过,他也表示,上述标准只是原则性的。要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道阻且长,非一日之功。一名普通律师想成为国际体育仲裁员,其从业资历、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业界知名度,都是考量因素,多年的积累是不可缺少的,一般需要在相关领域浸泡十几年以上。

期待体育法治与体育强国同频共振

1996年,苏明忠博士当选为国际体育仲裁院仲裁员,是第一位中国籍仲裁员。而现在,国际体育仲裁院已经有11名中国籍仲裁员。

2018年,白显月受国际体育仲裁院指派参加了雅加达亚运会,担任亚运会体育仲裁庭首席仲裁员。

“可以看出,中国在国际体育仲裁领域越来越活跃,与国际同行的交流能力,日益增强。”白显月表示,这些年,中国明显加强了与国际体育、大型赛事、专业活动、专业领域的互动与参与,且呈现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的态势。目前,国际体育仲裁理事会的一位副主席就是来自中国的薛法官,越来越多的中国籍国际仲裁员参与国际仲裁案件中,总体上呈现良好的积极态势。

“中国体育法的立法层面,越来越跟国际接轨。体育仲裁和体育法治未来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繁荣的时代。期待体育法治的进步与我国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同频共振。”白显月说。

体育竞技背后,需要有法治护航。白显月认为,学界加强对体育法相关问题和体育争议解决研究,做好法律风险防范和预案,无疑将有效助力本届冬奥会顺利举办以及承办未来更多国际性体育赛事,进而为我国迈向体育强国提供强有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