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同学会理事、留英分会副会长,北京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华夏国际智库理事长陶庆华在国外学习、工作十余年。他通过亲身经历深刻认识到人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回国后,他以工学身份转向人才研究工作,积极投身智库事业。

陶庆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要大力推进人才开放发展,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留学事业,为开展留学人才工作掀开了历史新篇章。

陶庆华认为,新时期我国党外知识分子具有学历高、素质高、专业性强、政治意识强等特点,已经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陶庆华表示,要加大对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事业引导、价值引导,党管人才就是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必须进一步筑牢党管人才根基,使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更加有力,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坚持党管人才,就是要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制定并落实人才发展重大政策,为人才提供服务,营造党聚人才良好生态,让人才引领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动力源泉。

推动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人才竞争的重点是人才生态的竞争,是体制机制的竞争,是环境的竞争。

在陶庆华看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以制度为保障,以服务暖人心。要研究制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发展生态打造等方面的行动方案,进一步开放思想,锐意改革,开创新时代人才事业发展新局面。

陶庆华分析认为,目前我国人才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激励、评价和治理机制难题,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完善保障和激励创新的分配机制,最大程度调动科研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建立产学研紧密合作的人才培养制度。依托揭榜挂帅机制,在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攻关方面建立一套选贤任能、让能者脱颖而出的新型用人机制。以重大需求为引导,以解决问题成效为衡量标准,以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实施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平台激励、感情激励、事业激励“组合拳”。要健全人才服务与保障措施,引进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优化人才研发创投、成果转化的创新环境,使“聚才之所”成为人才的“梧桐园”。

陶庆华认为,要加强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等各类人才队伍的重要人才资源库建设。因此,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留学人才,在推动产业发展和重大领域科技创新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努力推动高校与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全面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协同创新,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和自身优势特点,扎实开展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言献策

作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陶庆华这几年陆续提出了从创新体系、机制、人才政策到具体落地的相关建议,不少都得到采纳。在北京市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中,陶庆华提交了10项议案和建议,其中包括加快推进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2022年1月10日,陶庆华参加北京市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

基于中央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布局,针对现实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加快推进北京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陶庆华提出了4项举措,其中一项是以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为保障,加速推进《北京人才发展促进条例》立法进程。他建议,通过立法的形式占领制度优势高地,对标国际打造法治化的人才发展环境,从根本上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强化科技体制改革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统筹推进,统筹、同步深化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率先研究制定进一步深化首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创新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形成“短期交流—长期合作—长驻研究”的国际人才“链式”引进模式,支持中关村建设国际人才发展引领区,建立“三城一区”外国人才永居推荐“直通车”制度;建立健全加强企业基础研究投入机制,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扶持等措施增加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将市场需求与“卡脖子”技术难题攻关有效结合起来,不设门槛、不问出身,支持民营企业科技人才与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联合挑大梁,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心怀“国之大者” 书写留学报国新篇章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培育人才、引领人才、团结人才、成就人才的历史。

2021年7月,陶庆华参加了欧美同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培训班,参观了欧美同学会会史展,回望一代又一代留学人员“索我理想之中华”的奋斗史,也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留学报国的指路明灯,为留学人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爱国奉献、建功立业照亮了正确方向。

同年8月,陶庆华参加中央统战部“归侨侨眷代表人士国情考察活动”,赴江西参观八一纪念馆、小平小道,瞻仰革命圣地井冈山,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求独立、求解放、求幸福的历史选择,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定海神针”。

2022年1月19日,陶庆华在欧美同学会研究院新年茶叙暨务虚座谈会上发言。

通过学习党史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广大留学人员一定能够一如既往,听党话跟党走,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不渝地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弘扬留学报国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心怀“国之大者”,运用自身的技术、人才、人脉等资源优势,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书写新的留学报国诗篇,描绘新的百年绚丽画卷。

2021年,陶庆华作为欧美同学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留学人员研究中心主任,协助欧美同学会举办了“留学人员群体如何继续在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发挥新的更大作用”、“新时代留学政策与留学人员工作创新”等座谈活动,带领团队承担欧美同学会“发挥留学人员人才优势,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留学政策与留学人员工作创新研究”等5项课题研究,获批建言报告3篇。

新的一年,陶庆华将在建言献策、开展课题研究和实地调研等方面持续推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积极参与会内的各项工作,提出更多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可操作性的真知灼见,发展有意愿、有资源、有能力的留学人员加入留学人员研究中心,助力欧美同学会研究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1年11月24日,陶庆华在北京市欧美同学会和北京市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举办的培训班上,作“改革开放以来留学人员助力中国共产党事业发展”专题报告。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作为北京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陶庆华将更加努力投身各项会务工作,特别要推动把党建引领融入日常工作中,加强留学人员的党性教育,通过学习党的理论、经验和奋斗历程,引领广大留学人员勠力同心、奋楫笃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北京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人物介绍

陶庆华学长

陶庆华,欧美同学会理事、留英分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留学人员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系列高端领军人才,华夏国际智库理事长、研究员,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专家组成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79年,陶庆华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就读自动控制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航天部第三研究院,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相关研究工作;1985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自动控制专业;1988年取得工学硕士学位后被国家教委派往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应邀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研究员,后进入新加坡亚洲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担任CEO,在新加坡的十余年,长期从事高科技产业的开发管理;2007年,当选北京市侨联副主席,多次被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等授予“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首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留学人员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1年,陶庆华与朝阳区委组织部合作成立了“朝阳区国际人才研究中心”;2013年,陶庆华发起成立华夏国际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