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曲春雨、张雨婷率先获得2000米混合接力金牌,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的首枚金牌,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任子威和李文龙包揽1000米金、银牌;范可新、曲春雨、韩雨桐、张雨婷、张楚桐获得3000米接力铜牌。作为中国短道速滑队运动营养师,我和运动员一起见证中国冰雪事业的荣耀时刻,这份激励和感动也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2018年,我受组织的信任与重托,作为科研人员派驻到短道速滑国家队,参与了美国科罗拉多州外训、运动员智慧营养餐厅平台宣教与应用、联络和协调专家组开展膳食营养调查与科学营养宣教等工作。短道速滑国家队有着优良的传统,是中国冰雪的排头兵,能与之为了同一个目标而不懈奋斗我倍感光荣,与之而来的便是如何为这支冠军队伍开展科学有效的膳食营养科技服务保障,不负祖国和人民的期许。

2021-2022赛季伊始,有幸再次接到组织委派的驻队科技服务保障任务,参与了中国短道速滑队奥运年组队和集训,保障了国家队的封闭式训练、国内挑战测试赛、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奥运资格选拔赛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的运动营养补给及科学营养指导,帮助运动员调理身体机能状态,达到最佳竞技水平。


图片1.png


短道速滑国家队备战北京冬奥会合影

营养师必须是多面手,要从不同角度综合运用多种科技手段为运动员开展个性化的精准营养保障,帮助运动员寻找营养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夏季是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能储备期,训练课最多时竟达一日四堂。早上六点出早操,营养师跟训并记录体重变化;上、下午及晚间训练内容多为体能、专项、滑冰训练,科医营养工作组帮助运动员补液,补充能量,监测心率、血糖、血乳酸、体重变化等。领队、教练、队医、科技服务保障团队定期组织联席会议,为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发挥各方所长、动员最大力量,以达到1+1>2的效果。如,智慧营养餐厅的落地解决了过去膳食营养调查耗时和费力的问题;运动员健康和食品安全宣教解决了运动员对健康安全食物选择的困扰;运动营养功效食品的应用帮助运动员个性化地改善营养和运动机能状态(如,增肌、缓解运动疲劳等);智慧场馆的应用解决了技术分析大数据平台智能化的问题等。

科技服务保障工作的过程当中,运动员的刻苦训练精神不断打动着我,激励我做好本职工作,不负组织和运动员对我的信任与嘱托。冬季项目的比赛环境不同于夏季运动,短道速滑的冰场训练馆室温多处于5-15℃,冰面温度-6至-7℃。运动员处于这样的训练环境当中,尽管带着手套,一场冰下来运动员手是冰凉的。初到队里,有运动员咳嗽的情况,通过询问了解,是寒冷的气温和高强度训练引起的喉咙不适。为了改善运动员喉咙不适,滑冰训练前营养师都准备好热水,防范于未然,训练期间为咳嗽的运动员及时递送温水和运动饮料。慢慢地,运动员养成了常年携带保温杯和及时补液的好习惯。

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拼搏精神令人敬佩,从李琰、大杨扬、小杨阳、李佳军、王濛、周洋等前辈们在历届冬奥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到平昌冬奥会武大靖金牌的突破,再到本届冬奥会短道速滑运动员们不骄不躁,奋勇争先,不断提升竞技水平。训练时,请教练一个动作又一个动作进行细致分析;请技术教练一遍又一遍回放视频,分析技战术动作,再逐一优化;训练间歇时,到营养师处补液、补充能量;就餐时,时常主动询问营养师如何科学配餐,请营养师指导饮食搭配、测算食物营养摄入与能量消耗。


图片4.jpg


韩奇与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金善台合影

身为归国学人,有幸加入欧美同学会,并在中国体育事业当中展现中国欧美同学会成员的风采,是我莫大的荣幸。归国以来,始终奋战在体育事业的第一线,用青春和热血谱写我国体育事业的伟大篇章是我今生最大的愿望,同时,这也是党和人民交给我的重托,我深感责任重大,责无旁贷。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的体育事业添光彩,也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归国学人投身祖国的体育事业,谱写更加辉煌的体育报国新篇章。

作者:韩奇,北京市欧美同学会会员,中国短道速滑队运动营养师,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营养中心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