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迎来建团100周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日前联合公布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南京欧美同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潘时龙荣获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科技创新,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

青年、海归、科技工作者,从潘时龙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劲头。

从无到有,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回国梦”

潘时龙的故事要从2009年讲起。面对世界主要国家在微波光子学领域的激烈竞争,当时正在加拿大读博士后的潘时龙再也按捺不住尽快回国效力的想法,在2010年学成之后,潘时龙谢绝了国外优厚的物质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决定回国,推开了国内微波光子学的大门,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落地生根。

入职后,这个28岁却科研实力不俗的年轻人被破格擢升为教授,但潘时龙不是求仓廪实的“求薪者”,而是怀着一腔热血、无问西东的“创业者”。当时南航信息学科没有任何与“光”相关的专业,潘时龙面临着没有仪器、没有学生、没有科研团队、没有研究平台的起步困境。但这位年轻的教授并没有临阵退缩,他克服了与家人分隔两地的生活不便,心怀着对科研事业的热忱和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决心,斗志昂扬地投入到科研平台的建设中。

“事在人为。”潘时龙说。他将平台建设中的现实困难逐个击破,一步步创建了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微波光子学在南航从无到有,并逐渐驶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2013年6月“雷达成像与微波光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这是微波光子学在我国首次进入省部级科研基地名称,也是南航信息学科的第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潘时龙来说,正所谓学成归来报效祖国,推动微波光子学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

从弱到强,砥砺奋斗勇于创新的“科研梦”

回国创业的路远比想象中的要更加艰辛。要想成为科研强国,必须首先成为仪器强国。然而对于高端测量仪器,西方发达国家却对中国严格禁售。为此,潘时龙决心自主研制,并最终和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光矢量分析技术,分辨率相比国际最高性能商用仪表提升了4000倍,打破了国外测试仪器公司的长期垄断。这个技术在国际上引发了重大反响,被国际著名学者评价为测量光器件的最有效方法、最佳选择、最理想方式。所研制的仪器目前已实现量产,实现了关键装备的国产化。

解决了仪器问题后,他带领团队研制出超高分辨率微波光子雷达。相比传统雷达只能看到一个点,新雷达可以以视频的方式看到目标,能够对小尺寸目标进行实时高分辨成像,拓展了雷达在军民领域的应用前景,为下一代多功能雷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从我到“我们”,不忘初心共同成长的“青年梦”

十年前,潘时龙怀揣着助力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梦想来到南航。十年间,依托国家航空航天大发展和南航搭建的大平台,他带领团队瞄准科学最前沿和关键领域技术应用,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在科技强国的路上,“一个青年的力量还是太小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身为教师的他,要把“1”变成“N”,他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带动更多青年学子。

青年科学家必须当仁不让地肩负起科教兴国的重任,将科学追求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的事业中去,同时也要努力培养创新人才,让科技创新的后备力量源源不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潘时龙坚持将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他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积极发挥党组织和团组织的育人功能,所在实验室在全校率先成立了纵向党支部、纵向团支部、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学生分会等党团和学术组织,获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批五好导学团队。他本人坚持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每次有所心得,都会主动给同学们讲党课。疫情期间,他带领实验室学生党员们在线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并专门为此做了思维导图,指导实验室团支部与武汉高校开展线上主题团日活动。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赛场上,他燃起了青年学子对于创新创业的渴望,指导学生收获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特等奖、一等奖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

“回国梦”“科研梦”“青年梦”,这便是一名海归青年——潘时龙的青春追梦故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追梦的道路中,他始终把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将“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作为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科技强国的不懈奋斗中铸就精彩人生。

【学长小传】

潘时龙,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欧美同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雷达成像与微波光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际光学学会会士(SPIE Fellow),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IET/IEE Fellow),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分别于2004年和2008年获得清华大学学士与博士学位,2008年到2010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10月加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要研究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新体制雷达、无线通信、测量系统和集成微波光子学等。(来源:南京欧美同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