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林毅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南南合作发展学院院长;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国内国外双重新挑战。我们该怎么应对国内国外的这些新挑战?

对来自国外的挑战而言,美国冀图各国跟中国脱钩,让中国重回封闭经济,如果得逞,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会慢下来,中国的人均GDP达到美国的50%就不是2049、2050年,可能要延后很久。

不过,面对美国的这种图谋,我们也看到有利条件,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也已经是世界第一经济体,拥有世界第一大市场。贸易是双赢的,而且贸易当中的小经济体从中受益超过大经济体。美国也许会为了维持其霸权地位牺牲经济利益,但是欧盟、东盟和其他经济体如果跟随美国和中国脱钩,牺牲掉自身的经济利益,在政治上不过是为美国维持霸权做嫁衣裳,得不偿失。

自2008年以来,中国每年为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在25%至30%之间,如果能保持这一贡献率,美国以外那些国家为了自身的就业、社会稳定和发展,不能没有中国市场,就不会轻易掉进美国的圈套,美国要其他国家和中国脱钩的图谋就难以实现,我国就会有更大的机会争取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

总之,除了美国为了维持政治霸权宁可牺牲经济利益之外,对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的增长、中国的开放、中国的发展正是他们的发展机遇。所以,保持高质量增长、扩大开放、倡导全球化既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复兴的需要,也是破解美国图谋和外部挑战的最好办法。

我们从去年以来面临着三重经济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我个人觉得最关键的是预期转弱,因为预期转弱以后,大家投资就没有信心,供给就会减少,供应链受到冲击,也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动力,进一步传导就会带来就业下降,收入不增长,最终需求也会收缩。三重压力中最关键的是预期转弱。

预期怎么转弱的呢?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政策执行层面出了问题,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了一些政策执行中的合成谬误。比如平台治理、双碳目标、房地产行业整治等,每一项都是很重要和必要的改革、调控政策和发展方向。但在执行上,一些中长期的、全局性的政策被短期化、地方化、碎片化执行,形成了合成谬误,打击了大家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尤其是企业家和投资者的信心。

以上是中长期都会存在的挑战。就当前来讲,最紧急的挑战是新冠疫情的防控。这两年受疫情冲击,有些家庭的积蓄已经用得差不多了,线上或线下消费最近都出现崩塌式下跌。

在一系列救急措施之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也要发力,包括支持新基建,为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条件。

我相信,通过多方努力,今年保持5.5%左右的增长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来源:《留学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