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欧美同学会日前以视频会议形式举行高校留学人员校长、院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来自全国12所高等院校的留学人员校长、院长齐聚线上,以“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积极做贡献”为主题,畅谈学习心得体会。来看他们的分享。

学习心得

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中,对南京大学归国青年学者以李四光、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在海外学成后回国投身科教事业,在各自岗位上努力报效国家、服务人民,取得丰硕成果表示赞许,对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心系“国家事”、肩抗“国家责”的表态给予充分肯定,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留学人员发挥自身作用的期望和要求。

“立德树人”与“讲好中国故事”,是我工作的两个中心。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这两项工作越来越重要。作为高校管理者,我的体会与思考是五点:学术输出、政治育人、伙伴建设、人才引进、话语输出。

学术输出。学术是大学的根本,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提出“五个加”——“教育+”“生态+”“健康+”“智能+”“国际+”,围绕这“五个加”推动学科交叉研究,聚焦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重要问题,提出高质量的“师大方案”“师大见解”。由我牵头组建了中国智慧研究院、奇点政治研究院两个学术研究机构,不仅为解决中国的问题,更为解决全球问题,比如技术与生态的问题,积极贡献智慧力量。

学术输出需要平台。2014年学校创办了英文学术期刊《ECNU Review》,承担起学术输出的使命,由我担任执行主编。这本期刊为全球学者就中国与当代世界的重要话题进行持续和动态的对话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也为推动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了来自中国的视角、途径、策略和智慧。

政治育人。学院从2015年开始一直在做全英文留学生项目——中国政治研究生项目。这是学院的一个品牌项目,每年招收的学生有三分之二是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学生,包括美国的学生,来自金砖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数量不断上升,整个课程体系建设与国际化接轨,致力于培养在全球化背景下观察中国和探究世界发展共性问题、了解中国社会现实及国际关系、亲华友华知华的国际人才。通过这些学生,分析他们眼中的中国问题、讲述他们认识里的中国故事。该项目已培养了200多位外籍硕士生与博士生,其中不少已经成长为崭露头角的学者。

伙伴建设。学院积极拓展全球战略合作伙伴网络,先后与挪威卑尔根大学比较政治学系、诺丁汉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法国圣-日耳曼-昂莱政治学院、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等签署合作协议,旨在加强彼此间的学术合作,推动各自所在大学机构间及校际合作。学校还与海南省教育厅在三亚建设“海南研究院”,依托研究院组织一系列论坛,交流学术成果,在国际上发出我们的声音。

人才引进。学院积极引进外籍学者,目前有5位全职外籍教授和1位外籍博士后,其中美籍教授Josef Gregory Mahoney在美国主流媒体以及CGTN上发表大量评论,最近更是应邀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著作英译的翻译者之一。

话语输出。通过学术期刊主动策划议题和专栏,优选话语体系成果,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建立好网站和新媒体等窗口。根据宣传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通过国际化的内容和语言来向外文网站的受众讲述好中国大学的故事,传播好中国大学的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回信中强调,要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我们要始终立足高校管理实际,从理论学习中汲取经验,从政策研究里探索方向,努力高水平讲好“中国故事”,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吴冠军,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