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自改革开放以来,宜春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涌现出一批先进个人,他们为宜春全面、科学、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近期,大江网宜春分站联合宜春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出“创业维艰奋斗以成,2022江西宜春加油”系列报道。2021年,高安市盛发粮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旦荣获“2018至2020年度江西省优秀创业者”荣誉称号。

高安市盛发粮油有限公司

丁旦,1992年6月出生于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石脑镇丁家行政村,大学毕业后,通过雅思等考试,成为英国利物浦大学消费市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7年,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及对农业的情有独钟,留学回国在上海工作一年后,他说服父母家人,毅然辞职回到了家乡高安市石脑镇,开启了他的“农业梦”。

丁旦的母亲王秀萍,是中国农村妇女吃苦耐劳的典范:13岁开始,在江西高安乡下走村串巷做裁缝,夏天卖冰棍,冬天卖水饺,开过载客三轮车,和男司机“抢生意”……她说,自己一辈子是苦过来的。2007年,母亲王秀萍在看到当时的农民粮食难卖、卖不上价钱的情况后,她和当“教书先生”的丈夫丁奋勇决定创办了粮油公司,进入粮食加工行业,将家乡优质大米卖向全国各地,让农户卖粮不再那么艰难,售价不再那么低廉。经过10多年打拼,公司已成长为年产能超过10万吨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和江西省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公司产品深受消费者好评,公司大米品牌也先后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赣鄱正品”,她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女强人”。

在这一个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丁旦,从高中毕业起,就已萌发了要回来与父母一起从事大米行业的想法,让父母不再那么辛苦。也正是因为这一想法,丁旦在读书期间,将学习侧重点放在了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方面,为的是更好地回来帮助父母共同经营这份事业,做好“江西大米”。

丁旦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

扩大规模,推出“田管家”创新模式

21世纪的地谁来管、怎么管,这是丁旦深思的一个问题。

回到家乡后,丁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当一名地地道道的“庄稼汉”,打造属于企业的种植基地,学习和视野告诉他,品质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公司旗下的种植基地的种植面积仅2000亩的现状,丁旦主动请缨,坚持从基层做起,每个月拿着普通工人一样的3000元工资,承担起流转石脑镇、汪家圩乡、瑞州街道、筠阳街道等周边乡镇土地工作。

与农民“打交道”,丁旦完全是个门外汉。这样一个戴着眼镜、彬彬有礼的知识分子要种田,说出来没人相信。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种田的人少了,但老百姓骨子里对田地的情感还在,很多人担心他不是真的种田,不愿把田流转出来。

“这个坎难道过不去了?”丁旦并没有想过放弃。渐渐地,丁旦开始明白,和农民打交道得有门道、接地气,和他们“一个鼻孔呼吸”。每到一户农户家,他都会亲切地叫一声“大伯”“大妈”,与大家唠起家常,做起思想工作,亲切得如同自家亲人。在汪家圩乡一带,很多人第一次接触盛发粮油,对企业不了解,担心他们是在骗取国家项目资金。在了解了问题的缘由后,丁旦立即着手,连夜赶出了田地的规划,装订成册,送到了村民手中,并邀请他们派代表来公司考察参观。他的诚意打动了很多村民,大家都纷纷签订流转协议,不到4个月,流转面积达9000亩。

土地流转以后,如此大的种植基地,如果没有好的管理模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收益会大打折扣。为破解这一难题,丁旦亲力亲为,参与基地种植劳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与实践,他推出“田管家”的三级管理模式,即合作社分区域委派“总管家”,“总管家”再在区域内根据情况选拔村、组“小管家”。

“我们聘请的这些田管家,不但有保底薪资,年终还有分红,以此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用心耕耘,种出好稻谷,从源头保障大米的品质。”

丁旦在公司机械仓库中调试无人机参数

预感危机,应用“机械化”提升效率

21世纪的农产品谁来种、怎么种,这是丁旦深思的第二个问题。

随着农田面积的不断扩大,农业现代化的推广与运用迫在眉睫。在公司种植基地,抛秧、施肥、喷药等劳动工以50-60岁的女性为主,再过几年,或许这批人就干不动了,而年轻的没人愿意干。意识到这些问题后,丁旦果断地决定应用机械化种植,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品质的均匀、稳定。

从2019年至今,丁旦先后在基地内建起玻璃大棚1000平方米,联栋温室大棚2300平方米,引进一条全自动化播种流水线,运用先进的育秧栽培模式,进行统一催芽、播种、育秧;吸引13个“90”后组建农机团队,先后购入12台旋耕机、8台插秧机、10台收割机、3台无人植保机,引领基地水稻从种植到收割逐步走向机械化。

机械化操作,没有直接的经验可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大棚育秧这块,丁旦就曾吃了不少苦头。在2019年第一次进行早稻机插秧育秧期,由于当时催芽温度的把控不精准,秧苗出芽时间比预期提早半天。白天观察秧盘,没有发现露尖的秧苗,可没想到晚上十点多,秧苗就“突然”冒了出来,叠堆在一起的秧盘必须全部铺开,否则小苗将被压坏,直接影响秧苗成活率。

“那天晚上,我带着30多个‘大、小伙伴’,加班到凌晨三点,终于干完了。所幸,一切都是值得的!”丁旦微笑地说道,走过弯路自己就能积累更多的经验,这些对做好农业都是十分宝贵的。

在摸索中前行,在总结中提升。这个追逐农业梦的阳光男孩,白天,忙着基地生产;晚上,学习水稻种植技术……在他和小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农事安排紧跟时间节点,基地生产井井有条,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丁旦与田管家小伙伴在田间查看水稻秧苗情况

多元经营,寻求“最大化”农业效益

21世纪的农产品谁来卖、怎么卖,这是丁旦深思的第三个问题。

在种植基地里,除了传统种植优质稻外,丁旦还敢于创新,近几年,丁旦和团队各部门的小伙伴先后建立富硒和有机稻基地、稻蔬轮作基地,引入智慧农业系统,以新型职业农民的眼光钻研起新型的种植模式,向土地寻求“最大化”的农业效益。

摆脱传统农业经营模式,让一亩土地实现高产出、高收益。近两年来,丁旦在石脑一带的基地内培育富硒有机稻基地,通过他与研发机构的共同潜心研究,该基地的富硒含量每公斤超过300微克;发展稻蔬轮作基地,将水稻与豆角、大头菜等轮季耕作,不仅提升了土地的亩产值,丰富了产品线,更重要的是改善土壤的有机物质,提高了水稻的品质。

“当了两年多的农民,我切身感受到农民对土地的情感,也更想让父老乡亲们从田地里得到更大化的收益。”习惯了这种风吹日晒的农民生活,让他更加体会农民的艰辛,也从内心深处想造福更多的乡亲们。

“十余年的坚持,只为一碗好米!”丁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父母创建盛发粮油的初心。目前,他申请注册的“荷悦”牌大米,因品质优、口感好而畅销市场。返乡至今,他先后荣获“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国农民教育培训“百优保供先锋”、江西省“粮食生产先进个人”“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等荣誉称号。

“我希望消费者买到的不仅是大米本身,还有不一样的内涵和情怀!”丁旦坦言,他将在基地建立溯源体系,让种植的农户为自己代言,通过扫二维码,让客户随时看到水稻种植过程,更加放心地享用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