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image.png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颁布两周年之际,海南自贸港建设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正加速成为中国深度融入国际经济的重要节点。多项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新举措接连落地,国际贸易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让海南自贸港成为吸引海内外投资的热土。


海南自贸港在使命担当、功能定位、制度设计等方面有哪些亮色?海南自贸港在2025年前启动封关运作,未来发展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记者采访了欧美同学会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留美分会副会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他分享了思考和建议。

徐洪才表示,国际上典型的自由贸易港,都己形成一套成熟的运行制度。海南自由贸易港既要具备自由贸易港的基本要素,也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遵循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加之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发展积累,建设自贸港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在他看来,建设高水平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必须遵循自由贸易港的一般规律。中国特色的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此前提下,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海南自由贸易港要在系统性、集成性制度创新上实现全面突破,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海南样本”和“海南方案”,在国际自由贸易港中提供“中国模式”。

“过去的一年,海南自贸港建设快马加鞭。硬件投资,如港口码头、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投资初见成效。软件层面也不错,立法、政策等制度体系逐步建立。正在推进‘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特别是岛内商品实施零关税,采取分步实施,正在逐步放开。”徐洪才说。

自由贸易港因港口而起,因贸易而兴,因自由而盛。徐洪才认为,海南自贸港的核心要义就是自由,即“买全球卖全球”,海南经济发展应以外循环为主、内循环为辅。可以通过基础设施提升,打造海南整体形象,让外界看到海南的吸引力,为金融机构聚集、总部企业落地、高端产业链形成打下基础。在增量方面发力,发挥后发优势,开辟新的领域,通过政策创新、吸引资金投入海南建设。

徐洪才认为,地理位置是海南的天然优势,在地缘上处于中国大陆从海上通向东南亚的关键位置,是中国和整个东南亚地区链接的重要节点。在外部环境上,海南也是中国与东盟、南亚、中东沿海各国海上交往的最前沿,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海南自贸港既要考虑对外开放,又要考虑与中国内地市场的连接,需要扮演中国内地与世界其他地区沟通“桥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快速提升。“很多琼籍华人华侨活跃于东南亚的政商学界,这对于海南和东南亚的贸易合作起着重要的穿线搭桥作用。”

关于海南如何发挥离岸金融服务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他认为也可以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特别是鼓励境外机构发行人民币计价的熊猫债具有巨大潜力可挖。同时,他表示非常看好海南金融资源聚集潜力。为加快海南离岸金融中心建设,徐洪才认为,不仅要学习香港、新加坡、卢森堡、上海等金融中心建设经验,还可以借鉴阿布扎比、阿斯塔纳、卡萨布兰卡等新兴金融中心做法,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在贸易融资、融资租赁、VC/PE投资、财富管理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以及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做出特色,以超常规的税收优惠政策和一流的法治与营商环境,吸引全球金融机构和优秀人才来海南落户,形成全球金融资源纷纷涌入的良好势头,从而推动海南自贸港实现超常规发展。

“潮起海之南,创业海南正当时。未来几十年,海南自贸港建设都是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将为广大留学人员提供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期望各位学长,能够顺势而为,抓住难得的历史机会,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徐洪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