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午,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九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海南自贸港峰会在三亚开幕。专家、企业家、学者等人对海南发展建言献策,一起来听他们的声音。

“双碳”创业创新与海南绿色未来圆桌会议:

嘉宾聚焦海南绿色经济发展

7月7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九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海南自贸港峰会举行“双碳”创业创新与海南绿色未来圆桌会议。来自欧美同学会2005委员会的企业家、学者围绕“‘双碳’目标策略、路径、方法和海南绿色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并对海南绿色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平时媒体街头采访时,很多老百姓对‘双碳’不是很了解,可能回答是‘这跟我没有关系,这是科学家的事’。”作为圆桌会议主持人、欧美同学会2005委员会常务理事、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杨澜表示,海南是率先提出2030年全域禁止销售燃油汽车的省份,在全国的“双碳”领域具有先行性和引领性。“未来,气候变化将涉及每一人的方方面面,绿色经济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题。”

“去年以来,我到海南三次,主要是关注碳中和。”欧美同学会2005委员会理事长、万科集团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通过视频连线方式,讲述他对海南绿色经济发展的观点。他表示,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源禀赋,拥有丰富的风能、光伏资源。全省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超过了70%。在生态方面,海南以生态立省,无论是遍布全岛的红树林还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都在不断强化海南生态优势。

“海南既有自贸港的政策优势,承担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窗口作用,还在积极建设国际‘蓝碳’研究中心和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王石表示,海南应着力构建国际碳汇交易的中国规则,与全世界的碳汇交易机构形成互认,成为国际化的碳汇交易中心之一。“立足中国,连接全球的碳汇项目和全世界的企业,以碳中和促进海南自由贸易蓬勃发展,再结合自贸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定位与制度优势,我相信海南将会在碳交易领域中取得更多的金融创新。”

欧美同学会2005委员会理事、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以《碳中和的实现与路径》为题目作交流发言。他表示,碳中和最终是要解决能源的清洁化问题,目前清洁能源主要是风能、太阳能、电动车。

欧美同学会2005委员会理事、加达国际资源公司总裁闫长明表示,木材具有物质属性、能源属性,海南森林面积3300万亩,森林覆盖62%,这是海南最丰富的资源,也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邬乐雅表示,总体来看,海南人均碳排放强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都比较低。“海南大概是4吨水平,全国人均是7吨左右。海南碳排放强度与江浙等发达省份持平。”

邬乐雅表示,海南绿色经济发展可以构建科技创新示范区、产业链创新区、‘双碳’制度创新生态区、生态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等,进一步发挥好海南绿色经济优势,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海南自贸港人才发展论坛:

专家“论道”海南引才用才聚才工作

7月7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九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海南自贸港峰会举行平行论坛之一——海南自贸港人才发展论坛,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海南自贸港的引才用才聚才工作,发表了专业性极强的主题演讲。

“2018年4月以来,全省共引进人才44.6万人,认定高层次人才3.2万人次,其中领军人才层次1047人次……”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周廉芬以数据向嘉宾展示海南引才用才聚才工作情况:中央组织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海南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实施方案》中98项任务落地落实,除36项需要长期推进外,其余62项已完成;开放境外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共38项,单向认可境外职业资格覆盖23个国家、港澳台3个地区共269项,开放程度居全国前列。

周廉芬表示,欧美同学会人才荟萃,海南自贸港最关键的是人才、最紧急的也是人才,特别是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才,海南期待与欧美同学会紧密合作,希望欧美同学会会员和广大海外留学生参与到自贸港建设的宏伟事业中来,共创美好新未来。

“我对海南是非常向往、非常热爱,可以说,海南是我的第二故乡。”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留加分会会长姚望结合自身留学经历分析了海归人才的现状、特点、短板和长项,并给出了有效的解决路径。他表示,自贸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海南建设自贸港需要大量国际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参会这两天也深深感受到海南对高层次人才的渴望,海南与高层次人才高度结合,更能为自贸港建设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五位专家发表完主题演讲后,论坛还邀请多位嘉宾进行圆桌交流,围绕海南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展开深度交流。

高新技术产业论坛:

共谋海南未来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7月7日下午,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九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海南自贸港峰会高新技术产业论坛举行。论坛聚焦绿色转型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汽车发展机遇、前沿技术、未来趋势、推动全岛电动化等主题,探讨产业发展新风向,展望产业未来新格局,共谋海南未来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论坛上,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吉兆民介绍了我省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现状及有利条件。他表示,近年来,我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截至2022年5月,海南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5.2万辆,占机动车保有量比例8.67%,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此外,我省还在车辆购置、基础设施建设、停车、出行、后市场服务等多方面综合施策,出台了近30项配套政策措施,构建了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的政策体系。

哈尔滨理工大学博导教授蔡蔚认为,目前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能够做到初步的自主供应,但在很多上游源头领域,仍然十分依赖国际先进产品、技术,这些领域往往是基础科学,是长时间积累形成的技术壁垒,需要所有相关从业者们一起攻坚,加大基础科学和工程研究才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新的突破。此外,海南一定要利用好自身的独特资源,打造好产业带,提前做好设计,实现车和路之间的交融,才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我觉得海南可以有一个长远布局,海南有清洁能源风电等,还有很多有机植被,在这些基础上,通过引进一些环保技术,可以在一些传统产品生产过程中,大大降低碳排放。”瞰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宝能新能源研究院院长肖晶建议,海南要顺应新一代交通工具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加大布局研发核心智能化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开放合作,构建全维度、多梯次的产业竞争合作体系。推动智能无人系统(无人汽车、无人飞机、无人船等)领域先行先试;建立智能网联无人系统与城市建筑、立体交通、空港码头、5G网络、数据中心的云控平台。

此外,上海前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EO黄晨东从能源革命驱动技术革命、创新与国际化驱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驱动海南自贸港发展等进行分享。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章桐认为,要借“双碳”之势,利用氢电两次能源网的建立,从根本上促进和保障燃料电池、氢电池燃料的融合发展,保障中国汽车工业平稳、可持续的产业转型。海南海马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卢国纲则分享了海南海马汽车新能源战略发展规划,他说:“我们的思路是打造全产业链,零碳排放生态体。”

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论坛:

数字经济赋能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人类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深刻变革。7月7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九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海南自贸港峰会举办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论坛,现场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数字经济赋能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我省互联网产业近年来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21年年产值突破1600亿元。目前,国内互联网百强企业前30名都在海南设立分支机构,还有一部分设立分支总部。

论坛上,专家、学者、企业家一致认为,海南建设自贸港,数字经济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清华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产品与产业委员会主任、教授任勇以《数字渔业——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为题发表演讲。任勇指出,未来10年我国海洋产业上升空间约20万亿元,海南要加速发展现代渔业、海上交通、海洋文旅,通过物联网数字技术发展智能装备、深海养殖、三产联动等。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徐云程在演讲中说,海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数据是其中重要的链条。发展数字经济对海南而言,不仅仅是经济体量的扩增,更重要的是数字经济能够促成海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南神州泰岳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戈爱晶说,数字经济赋能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海南要构筑云生态的数字贸易港湾,云服务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基础设施,可以围绕全球实体经济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做文章。

徐云程建议,发展数字经济,海南的政策非常吸引人,但资源还不足,要从自身战略出发,寻找急需的人才、产业、技术资源,多与欧美同学会等枢纽性组织合作。

现代生物医药论坛:

引领自贸港现代生物医药发展

7月7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九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海南自贸港峰会现代生物医药论坛在三亚市举行,近200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以“聚焦国家战略引领自贸港现代生物医药发展”为主题,共话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就助推海南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海南自贸港建设等建言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王红阳以《重视复杂疾病的科研范式变革》为题,分析了肝胆肿瘤诊疗的挑战与瓶颈问题。“肿瘤等复杂慢病是一种以局部组织功能异常为特征、系统调控絮乱的全身性疾病。复杂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不仅与基因有关,而且与环境生态、生活方式、心理情绪等诸多因素有关。”王红阳说。

针对癌症有效筛查技术少、筛查成本高、早期诊断技术水平低,且癌症分子分型缺少标志物,药物治疗精准性差、副作用大等实际情况,王红阳认为,对慢病的肿瘤治疗和研究模式要有一个精准的、动态的和变革的思维,“从肿瘤的癌前病变到肿瘤的发现、肿瘤的治疗等都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过程,跨学科交叉是推动科学发展革命性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据了解,去年12月,我省作为全国首个启动消除肝炎危害行动的省份,在海口启动消除肝炎危害行动,计划在未来三年内组织开展对病毒性肝炎感染者“应检尽检、应治尽治”积极主动的防治行动,加快消除病毒性肝炎对海南省人民群众的健康危害。海斯凯尔医学技术公司创始人、CEO邵金华在会上透露,今年7月,海斯凯尔和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签署合作,捐赠价值1000万元的设备参与海南消除肝炎行动,支持医学和培训。

生物医药是海南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是我省四大主导产业的重要代表。“随着自贸港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海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正聚链成势。”海南大学药学院院长罗海彬建议,要大力引进高端研发人才,打造新药研发平台,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政策和海南极其丰富的热带药用资源,促进现代生物医药创新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会上,海口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相关负责人分别对海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保亭医疗康养产业进行推介,吸引更多企业在海南落户研发创新中心、国际化运营中心和设立高端制造中心。

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

“人造太阳”潜能无限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比较烧脑的题目,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可能出现的一些终极性颠覆技术是什么?”7月7日,在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九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海南自贸港峰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抛出这样的问题。

“过去250多年里,人类经历了3次工业革命,这三次工业革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进行了石油、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如果没有这些化石能源,今天的所有高技术都不复存在,飞机将无法起飞、火车无法行驶。”薛其坤分享了其作为一名实验物理学家的长期思考,总而言之,如果未来某一天化石能源被彻底消耗殆尽,对当下高科技方方面面的影响显然是巨大的。

有相关数据统计,经过三次工业革命,如今人类能在地球上开采的能源十分有限。“如果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按照目前的用量,也许100多年以后,将没有石油、煤、天然气可用。”薛其坤提出设想,当面临没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可用的处境,人类社会是否会回到钻木取火的时代?

“我们不能将地球上的所有化石能源全部耗尽,应当尽多地留给子孙后代。”为此,薛其坤描述了在未来几十年内有可能出现的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例如,通过技术创新,面向太阳(核聚变能)、大海(核聚变能),开发一些终极性的技术资源,人类将会迎来第×次工业革命。

薛其坤介绍,更加长远的、可以称之为终极能源技术的解决方案,就是对于“人造太阳”——核聚变的充分利用。“有了‘人造太阳’,人类将获得无限、清洁、安全、廉价,且可以保障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终极能源技术。”

“人造太阳”潜能无限。“核聚变的原料是海水中的氘,易于提取。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地球上的氘产生的聚变能量够人类使用900亿年。”薛其坤说,核聚变反应过程中几乎不产生辐射,核废料也几乎没有放射性,具有清洁性,“从安全性角度来说,核聚变需要达到劳森判据反应过程,简单可控,只要断电,核聚变反应立即停止,不会有链式裂变反应无法随时停止的风险。”

谈到对2060年及未来的展望,薛其坤坦言,希望通过科技创新,真正开发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和大海资源,如研究“人造太阳”等,这样有可能会迎来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即在基本不使用化石能源的前提下,过去3次工业革命造就的所有技术和未来100年所发明的新技术,因为有充足的清洁能源,都能持续地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

中科院院士潘建伟:

未来计划在三亚建立一个量子通信地面接收站

7月7日上午,在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九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海南自贸港峰会上,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透露,海南省2020年6月在海口市已经开通了量子保密通讯,是国内首个通过三级测试的量子保密网络。此外,未来还计划在三亚建立一个量子通信地面接收站,与欧洲点可以实现万公里量子纠缠分发。

会上,潘建伟以《新量子革命:量子信息科技现状与展望》为题进行了演讲。他表示,在海南省的支持下,海口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网络于2020年6月开通,接入包含省委、省政府三大办公区在内的24个省直单位,是国内首个通过等保三级测评的量子网络。在国家信息中心指导下,通过量子安全增强实现对医疗机构网络访问和数据进行多因素身份验证和数据加密。

潘建伟还介绍,海南开通的量子通信地面站的重量已经从13吨降低到了100公斤,大大降低了成本。正在建设的130公里“海文干线”通过量子卫星将实现与内地量子骨干网互联互通,目前已完成实用化量子卫星地面站部署。“我们目前也在引领国际的‘秒’定义的项目,以后卫星发射顺利的话,下一代‘秒’的定义可能就是由我们国家主导了。”潘建伟说,通过量子卫星将海南城域网络接入国家量子通信骨干网,并将量子通信向海洋拓展,结合海南望远镜,空间时频对比,为新一代“秒”定义贡献“海南时间”。此外,在高精度测月、月球/深空光通信、寻找系外宜居行星、空间碎片观测等方面都将发挥作用,以及量子导航、量子雷达(环境监测、风场探测、高价值目标探测)等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应用。

中科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

脑科学是理解自然和人类本身的“最终疆域”

7月7日上午,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九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海南自贸港峰会在三亚开幕。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发表了题为《坚持学科交叉打造脑科学研究的核心竞争力》的主旨演讲,提出脑科学是理解自然和人类本身的“最终疆域”。

多年来,骆清铭一直从事信息光电子学与生物医学交叉的学科——生物医学光子学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科技创新人才奖等多个奖项。

“类脑芯片只模拟了人脑的万分之一,脑疾病和脑功能均存在很多未解之谜,所以认识脑是第一步。”骆清铭说,无论做类脑研究,还是做疾病的诊断治疗,前提条件还是需要认识脑,那么组成脑子的网络基本单元是什么?

骆清铭做了一个通俗易懂的比喻:“我原来是学物理的,可以把大脑比作电路,基本的神经元是电路里面的电阻、电容、电感,这些基本的电子元器件组成小的单元电路,像脑子里面神经网络神经单元,很多组织再变成集成电路。”骆清铭说,经过20多年的研究,他提出了一个名为脑空间信息学的概念,可为人们理解脑的疾病和发展类脑人工智能提供帮助。

随着科学进步,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获取与分析技术出现,中国成立了脑成像工厂,还有世界最小的小鼠脑图谱数据库。2030重大项目——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也正式启动。

目前,位于三亚市崖州区崖州湾科技城的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中心科研大楼已经建成,总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建立了生物影像学平台、生物传感与穿戴式医疗平台、数字生命与生物医学健康数据中心、类器官研究平台等。

“我们还成立了海南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中心,下一步,相关团队计划在省里的支持下建立一个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基于图谱,利用技术优势,开展脑疾病、脑智能方面的工作,建立一个大规模脑研究图谱设施,相信海南有条件打造一个全脑健康神经研究图谱脑科学国际大科学计划的研究高地。”骆清铭说。

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丘成桐:发挥基础科学作用 助力海南高质量发展

7月7日上午,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九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海南自贸港峰会在三亚开幕。在主旨演讲环节,国际知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丘成桐发来以《发挥基础科学作用 助力海南高质量发展》为题的视频演讲。

2010年,丘成桐接受邀请来海南,希望做一些关于基础科学方面的重要工作,最后选址在三亚做三亚国际数学论坛,目的就是希望提升海南基础科学的发展。十多年来,三亚国际数学论坛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的联系交流,引进一批基础科学方面的人才,成为国际数学领域顶级交流盛会。

“我个人觉得中国迫切需要加强基础科学的发展,因为尖端的技术需要尖端的基础科学。”丘成桐说,技术到了最尖端的时候,怎么样走最好,只有基础科学家知道,里面需要大量的数学人才来帮忙指导走的方向。

丘成桐说,基础科学发展不能急功近利,要将时间放在10年、15年,10年后我们就会产生一大批世界第一流学者,有了这些一流学者以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工业的改变。工业革命就是在科学革命以后,所以科学为先工业为次。

丘成桐说,因为有三亚国际数学论坛,很多学者愿意到海南来发展,而且有很多西方重要学者表示愿意到三亚来长期居住、工作,希望海南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将第一流学者引进来,同时聘请一大批博士后,把海南科技文化培养起来,这对海南科技事业发展非常重要。

他举例说,北京市投资的应用数学研究院,一年半的时间,就邀请到很多很有才华的学者在那边长期工作。海南要抓住机会,加大基础科学人才投资。

丘成桐说,海南高质量发展,要发挥基础科学作用,要引进培养一流的基础科学人才,无论是海外资本还是国内资本,他们投资的时候,不仅看地方的优惠政策,还看地方有没有人才。因为有人才,才有发展后劲,才有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