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吴晨,欧美同学会理事、北京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市战略科学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

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8月31日至9月5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举办。因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首钢园成为城市新地标,如今的服贸会是首钢园的又一次全新亮相,5G、VR、元宇宙等科技新元素邂逅浓郁的传统工业风,后冬奥时代的首钢园迎来服贸新场景。

诞生于1919年的首钢是国内最大的钢铁厂之一,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进入21世纪,为适应我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从2003年开始,首钢进入搬迁调整、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阶段。2010年,河北曹妃甸首钢京唐公司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北京老厂区则全流程停产。

首钢搬迁,老厂区留下了8.63平方公里的开发空间,成为北京市城区内少有的可大规模、联片开发的区域,如何赋予这片老工业区更多的现代城市功能,并有机融入现代化城市?成为摆在相关部门以及规划设计工作者面前的课题。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自2008年首钢搬迁改造初期就开始参与首钢园的总体设计工作。

吴晨:首钢虽然搬迁到曹妃甸了,但是首钢在北京的历史发展中的定位,曾经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首钢现在也是北京的工业“长子”,新中国成立之后,包括改革开放以后所做的各方面努力,我觉得都是我们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留下,这是我们血脉的一部分,这是北京DNA的一部分。

记者:但在当时想保留,有没有反对意见?

吴晨:当然有,在当时首钢的土地价值是非常之可观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首钢它的文化价值,它的新产业注入的价值,它的生态价值更加凸显。

记者:回过头去看这十多年最难的工作是什么?

吴晨:这十几年的历程,现在看来在没有道路的情况下寻找道路,在没有模式的情况下寻找模式,其实这个过程是最难的。

吴晨的父亲吴良镛是著名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为首都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受父亲的影响,吴晨走上了建筑设计之路,并率先在国内开始了“城市复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对首钢园的总体设计倾注了相当的精力。

虽然有国内外的案例可供借鉴,但这样大的区域与城市中心紧密结合以及众多城市功能融为一体,首钢独一无二,需要探索自己的道路。

吴晨:对于工业遗存的转型和利用,在世界各国有不同的道路,比如说大家耳熟能详的德国的鲁尔地区。

它也是煤矿、钢铁等等,但是它有一个特点,它不是在德国现在城市最核心的区域,它是比较偏远的地区,而且它的保护更多是一种静态的博物馆式的保护,就把当时的此情此景凝固下来。

首钢就在北京的中心城区范围之内,距离天安门广场直线的距离只有19公里远。首钢绝对不能是静止保护,而是说它的风貌保护和未来城市的发展要交融在一起,这条道路应该说我们经历了十几年的不间断探索。

记者:也就是说当时这条路的尝试是走通了。

吴晨:走通了,这个道路的探寻具有首钢的特色。首钢的经验,也获得了国际国内高度的认可,也获得了广大市民的认可。

记者:你作为设计师,站在这里的时候满意吗?

吴晨:每次我们来首钢,每次我们走空中的步道,每次我们在首钢这些建筑物和树木当中穿行的时候,都会感觉到一种激动,因为首钢的这种元素已经融入我们生命和生活当中。

2015年7月31日,当国际奥委会在第128次全会上宣布北京成为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地时,首钢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吴晨:在2015年历时一年的时间里,有六个重要的单位包括中国工程院、首钢集团、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还有清华大学等六家单位共同做了历时一年的研究,这个研究从三个维度,宏观的、中观的和微观的维度,形成了超过一千页的报告,对首钢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对未来工作的预判,这个工作一经完成之后就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的关注。北京市看到报告之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决策冬奥组委会落户首钢。

曾经存放炼铁原料的西十筒仓,被改造成北京冬奥组委办公楼,周边引入咖啡厅、酒吧、餐厅、公寓、酒店等生活配套设施。2016年5月,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地首次向媒体开放,正式拉开了首钢园里的冰雪冬奥季。

2022冬奥会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和单板滑雪大跳台两个项目在首钢园内的滑雪大跳台“雪飞天”举行,这是北京中心城区唯一的雪上比赛场馆,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城市滑雪大跳台场馆,激情冰雪为昔日钢铁园注入了新的活力。

记者:奥运本身增加了首钢园区的知名度,前期是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但是随着奥运的结束它剩下的留下的是什么?

吴晨:首先它成为奥运的遗产,我们有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奥运的元素,留下的是更多市民、更多群众开始从观赏冰雪运动,到逐渐学习和体验参与到冰雪运动,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些体育功能就会转型成市民的体育功能,有些功能就会转型到一些体育赛事。

记者:这个当时你们怎么设计?

吴晨:当时有四个运动队在它的冰球馆集训,包括冰壶、花滑、短道速滑和冰球,这些场馆当时主要还是以训练为主的,为承接其他的体育赛事,未来它也会进行升级改造,比如说大跳台未来是世界杯持续举办的一个重要的体育运动承载地。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留下了包括场馆在内的众多“奥运遗产”,赛后这些场馆有序向公众开放,变身成了首都市民健身休闲和旅游的场所。

目前所开通的高空步道将首钢北区整体串联起来,形成了别具风貌的空中公园,在这里既可以俯瞰首钢园的风景,也能换个角度观看滑雪大跳台“雪飞天”,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之后,高空步道对游客开放,很快成为首钢园里的网红打卡地。

吴晨:在这我们可以看到石景山上的功碑阁,在这可以看到我们的冷却塔,在这可以看到我们高炉,在这也可以看到著名的大跳台。

记者:坐这种车游览本身是不是也是这里的一个项目。

吴晨:也是个体验,可以看到身边的焦炉,可以听到震耳的、特别有节奏的音乐,我们可以看到为了服贸会所准备的一些小的像市集一样的铺位这种摊位,点点滴滴都是体现着活力和阳光。

在当时设计的时候就是多场景的布置,在不同视角能够感受到自然的山水,能够感受到工业构筑物的壮观,感受到人文景观等等,每个地方实际上都有它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