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两国于1972年3月13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历经半个世纪风雨,今年迎来建交50周年历史时刻。50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值此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暨中国公派留学英国50周年之际,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于9月9日举办纪念中国公派留学英国50周年论坛。200余位中英两国政府要员、教育界知名人士、科学家、企业家、金融界人士围绕“开创新时代中英教育、科技合作新纪元”主题,聚焦“科教合作”“数字经济”“金融开放”等中英合作前景广阔的领域,进行相互研讨交流,推动务实有效合作。

论坛主旨演讲嘉宾、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会长、国家自然基金委副主任、中科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高福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值此特殊的历史节点,欧美同学会举办这样一场高规格的盛会意义重大,为加强双边交流搭建了更高层次的平台。

公派留学 推进中英教育交流互鉴

高福作为公派留学生于1991年前往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而后在卡尔加里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担任牛津大学讲师、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2004年,高福回国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研究以及公共卫生政策与全球健康策略研究。

高福认为,互派留学生推动了中外文化、语言、思想等方面的交流,通过交流又促进了社会经济方方面面的发展。“在英国有过很多愉快时光。我的思想、学业、工作都因为在英国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以说出国留学就是‘睁眼看世界’,我确确实实看到了现代化,看到了工业发达的英国。”

高福说,科研的思维是不断提问题、解决问题,而管理者要考虑的往往是如何把科研成果发扬光大,怎样正向利用这些科研成果,两者之间需要平衡。现在中国有科研人才也有管理人才,但是能够兼具科研和管理才能的人并不多,希望新一代留学生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优势互补 探索中英科技合作新模式

中英科技合作拥有良好的历史基础,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有着40多年的合作历史,1978年,英国成为最早与中国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的西方国家之一。近年来,中英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特殊背景下,作为亚欧两大主要经济体,中英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也面临一定挑战。

对于如何应对困难,持续加强中英两国在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高福说,英国作为世界创新强国,处于全球科学研究的前沿,拥有领先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从牛顿、麦克斯维尔到达尔文、沃森和克里克……可以看到他们在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他们这种科学的逻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仅要学习具体的科学技术,更应该培养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福认为,面对当前气候变化、食品安全、信息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中英双方应加强科技合作,良好的科技合作对改善外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中英双方的优势互补,以创新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展望未来,中英创新合作不仅聚焦于科学研究的合作,而是沿着整个创新链全方位开展,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务实合作,搭建双方企业与科研机构的交流渠道,减少国际交流壁垒。他提出,要更好地发挥欧美同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中英企业机构间的人才交流,协助两国企业对接科技创新类合作项目,促进两国之间的民间双向交流。

把握机遇 携手开拓双边关系新篇章

中方一贯高度重视中英关系的发展,在外交、经贸和人文交流上一直秉持开放态度。中英两国经贸关系和人文交流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两国民众之间的客观认知和真诚好感。

在教育和人文交流领域,英国是中国留学生的热门目的地。在高福看来,中英教育交流合作已经走过了50年历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范围宽广、内容丰富、政府主导、民间活跃的交流格局,全面覆盖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级各类教育,极大地促进了两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两国民众中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为推动中英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福认为,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代表国家,中英两国教育优势互补性强,值得相互学习借鉴。中国基础教育功底扎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教学和科研水平持续增强,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师队伍以及国家、地方和院校三位一体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英国的高等教育注重创新,职业教育体制灵活,有独具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双方可以在教育领域进一步加强互学互鉴,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进步。

“要理性、客观地面对彼此不同的观念和立场,让双方全面合作关系尽可能少受干扰。讲好中国故事要善用别人的语言、文化,把我们的故事融会贯通。”高福表示,我们要把握机遇,携手共进,推动两国教育、文化、科技等人文领域合作开创全新局面。

人物介绍:

高福,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会长,国家自然基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非洲科学院院士。在Nature, Science, Cell, Lance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SCI国际刊物上发表多篇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