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北京南河沿大街111号欧美同学会的大门,迎接宾客的是两棵郁郁葱葱的黄金树。树旁的标示牌上清楚地记载着这种一组信息:此树高9.8米,树干径围1.79米,树龄百年以上,据传是由詹天佑等留学归国学长所植。翻开《欧美同学会简史》,作为发起并资助人,詹天佑是欧美同学会百余年历史的创立者和见证者之一,而更被世人所熟知的——他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知识分子,是中国铁路史上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伟大人物。

负笈求学 心怀实业救国之志

1861年,詹天佑出生在广州一个茶商家庭,家族中不乏忠良仁义的先贤,其曾祖父、祖父都是乐善好施、德高望重的地方贤达。

詹天佑成长的时代,正是国运日弱,世界列强开始侵略中国之时,西方的科学技术也随之传入中国。他看到了蒸汽机、印刷机、电话,看到了无数发明创造,甚至看到了一列以蒸汽机车做动力的火车,在数英里长的环形轨道上飞速奔驰。强烈的自尊心和民族责任感,使詹天佑从小就下定决心,学好科学技术,报效祖国。

1870年底,由近代著名教育家容闳倡议、得到洋务派支持的选派幼童留洋计划,获得了清廷批准。而后,自幼聪慧过人的詹天佑顺利通过了选拔,成为首批官派赴美留学的幼童之一,于1872年夏天由上海启程赴美,作为清政府第一批官办留学生赴美求学。

抵美之后,詹天佑很快就克服了语言障碍,完成了中学学业,后来又以优异成绩考入耶鲁大学。在亲身感受过横穿美国的火车之后,詹天佑出于一腔实业报国、发奋自强的赤子热忱,结合自身对工学的浓厚兴趣,选择了土木工程系,专习铁路工程。在耶鲁大学的三年时间里,他勤奋好学,曾荣获高等数学奖金和奖章。

1881年夏天,詹天佑获得耶鲁大学学士学位,随后奉命回国。然而,此时的中国积贫积弱,詹天佑虽满怀报国之志,却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他先是被派到福州船政局改学轮船驾驶,尽管用非所学,他依然表现出色,被派往“扬武号”战舰操练。此后,詹天佑又转赴广东博学馆任教。在经历了长达7年的等待之后,1888年,詹天佑如愿以偿,经人引荐加入刚成立不久的中国铁路公司,终于有机会在铁路建设上大显身手。

攻坚克难 投身铁路建设事业

詹天佑参加修筑铁路,是经他的老同学邝孙谋举荐给中国铁路公司的。此后的三十多年间,他栉风沐雨,不惧艰险,力排万难,一步一个脚印,奔走于大江南北,在维护铁路路权、规划全国路网、统一行业标准、推广先进技术、培育工学人才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历史贡献,中国土木工程领域科技创新最高奖就被命名为“詹天佑奖”。

在开始的十几年里,他从助手到工程师,再到总工程师,扎扎实实干了许多工程。凡他主持过的工程,几乎件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有独到的创新。他曾主持过天津—塘沽段的铺轨工程,曾担任过天津—卢沟桥段铁路建设的工程师,还承担过关外铁路极为复杂的“接收”和修筑工作,其中,最出色的要数主持滦河铁路大桥的建设和修筑京张铁路。

滦河是我国北方一条宽大的河流,水深流急,水文地质状况复杂。如果要修筑关内至关外的铁路,就非跨越滦河不可,滦河大桥因此成为建设这条铁路的“卡脖子”工程。当时修筑此路的总负责人是一个叫金达的英国人。开始,金达把这个有很大“油水”的工程包给了另一个英国人。这个英国人采用打桩的办法建桥墩,结果由于勘察钻探马虎,选址不当、打桩困难而失败了。金达又去请日本人,然而日本人也无能为力。眼看工期一天天迫近,出于无奈,他抱着怀疑的态度,让詹天佑试试。詹天佑勇敢地接受了这一高挑战性的工程。他从了解情况入手,认真对桥址及其附近的水文、地质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勘察、分析。最后,他作出了两项重要决策:第一,改变桥址,寻找更有利于建桥的地点;第二,采用压气沉箱法建水下基础和桥墩。这两项决策及其以后的施工,使滦河大桥终于如期建成。詹天佑也因此名声大震,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英国人也对他另眼相看。

京张铁路虽然全长不过200公里,但所经地势非常险峻,施工难度极大。许多外国人公然宣称,中国工程师不可能胜任如此艰巨的铁路工程。1905年,詹天佑被任命为京张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1907年,升任该路总办,主掌全局行政及技术工作。他怀着“始则几忘其难,继则不敢畏难,且直欲自秘其难”的决心,“昼则手胼足胝,夜则绘图计工,困苦经营”。他带领施工人员,通过反复勘测、潜心钻研,以“竖井施工法”打通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又设计出沿山腰铺设“人”字形爬坡路线、缩短开挖隧道长度等施工方案,降低了筑路成本,保证了工程进度。京张铁路于1909年、提前两年竣工,被中外人士赞为伟业。

京张铁路使詹天佑获得了极大荣誉,也大大提高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地位。在以后的10余年中,詹天佑担任过许多重要铁路工程的最高职务。詹天佑在中国铁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中国人不但以吃苦耐劳著称于世,在聪明才智和掌握现代科技方面也绝不在西方人之下,打破了外国人总揽中国工程技术的垄断地位。

精忠报国 书写廉洁奉公神话

作为我国民族铁路事业先驱,詹天佑的一生,时时处处都表现出优秀科学家所具有的精忠报国、敢于担当、求真务实、廉洁刚正的高尚情操,周恩来总理称赞他是“中国人的光荣”。在著名的《敬告青年工学家》一文中,詹天佑郑重地提醒青年技术人员,在精研学术的同时,更要崇尚道德,行事应当讲求规范,不违良知,“视公事如家事,以己心谅人心”。这篇文章既是詹天佑毕生心得的总结,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廉洁精神和科学情怀的有机结合,至今读来仍是满纸铿锵、耐人深思、催人奋进。

詹天佑以勤俭做事被传为佳话,《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对各项工程资金使用情况都有着清晰而细致的记录。不仅如此,詹天佑还针对大型工程中最容易出现腐败的环节,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精密、强而有力的管控措施。例如,仅购买基建用地一项,就专门制定了二十六条章程,规定如有借故索取、私相串通等行径,“一经告发,或经察觉,立即追究”,并鼓励检举揭发。在修建办公用房时,詹天佑本着“一从俭朴,不务华瞻”的原则,在注重经济适用的同时,对质量也不放松管理。

囿于当时国产水泥技术尚不成熟,詹天佑便以公开招标的方式采购德国水泥。他不仅制定了统一的采购标准,还要求投标商的报价要刊登在指定报刊上,公之于众。

詹天佑对选择包工人员格外慎重,对于承办不力的包工方,也拟定了完备周详的惩罚条款。据传,有包工头得知詹天佑喜爱花木,特意登门送上数盆名贵的桂花。詹天佑发现花盆内埋有金钱,识破用意后断然退回,还严正警告对方,休想用行贿手段来取得包工权。

在筑路过程中,他秉持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清廉实干的工作作风,严控成本开支,杜绝贪污贿赂,保证工程质量。京张铁路的非凡之处,不仅在于技术领先、安全可靠,而且成本低廉,每公里造价大约仅为同时期国内其他铁路的一半。这与詹天佑科学施工、规范管理、厉行节约、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密不可分。修建京张铁路用银700多万两,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手握大权,却想方设法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精简开支、力拒贪腐,总体施工耗费只有外国承包商开价的五分之一,最后还为国家结余了白银28万多两。著名学者胡适在为铁路工程史专家凌鸿勋所著《詹天佑先生年谱》所作的序言中提到,詹天佑“尤致意于风气之改造,革除陋习,使国家不致蒙受损失”。

詹天佑的一生,可谓是顶天立地,伟人风范。国家危难之时,他挺身而出,鞠躬尽瘁,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国家,不仅为今人留下了见证中国人尊严、荣誉、胆识和智慧的铁路,也留下了一条以“修业、进德、守规、处事”为立身要则、堪为典范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