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至4日,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主办,浙江省委统战部、浙江省欧美同学会及诸暨市委、诸暨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23航空航天与智能视觉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浙江诸暨成功召开。会上,来自航空航天领域的四位科学家分别以线上和线下方式进行了主旨演讲,分享了航空航天前沿科技,共同探索后太空时代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首席专家顾逸东作了题为《我国载人航天应用及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主旨演讲。他表示,到2035年,空间站将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近地空间研究基地,是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将力争在重大基础前沿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在应用基础和新技术方面解决一批国家迫切需求,加强对产业发展和医疗健康方面的科技供给。我国的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即将开展,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新的里程碑,这一开拓探索太空奥秘的新阶段,充满挑战也充满新机遇。数字化是产业、工程、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内涵在不断扩展,需要多年积累。目前进入到系统化发展阶段,是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人工智能对航天工程、空间科学与应用将产生变革性的推动,目前已进行了初步探索,人工智能概念、方法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中国工程院院士、超算领域专家,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高性能计算研究所所长郑纬民作了题为《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的设计、评测与优化》的主旨演讲。郑纬民院士围绕如何提升计算机的算力、算法作了分享。他认为人工智能算力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关键,不管是航空航天领域的人工智能,还是关于智能的发展都需要有算力,算力大效果就好。郑纬民院士介绍了所带领的团队最近几年对人工智能的三点贡献,一是提出了AI算力基础设施的架构和平衡设计原则;二是研制了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基准评测程序AIPerf,用这个软件来测试计算机处理人工智能问题的快慢、好坏,并对人工智能计算机进行排行榜排名;三是设计和实现了百万亿参数超大预训练模型的并行加速方法。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作了题为《关于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之后的思考》的主旨演讲。他归纳了三次航空航天事业带来的重要启示,第一次启示是1961年4月12日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第一次进入太空,这意味着离开了地球表面;第二次启示是1968年圣诞节时阿波罗八号第一次飞到月球轨道上,在远处看地球,把地球作为一个行星看待;第三次启示是1995年人类发现第一颗系外行星。吴季院士表示,航空航天发展使人类文明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一次启示使人类意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生存家园,人类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不能以毁灭地球的生物圈为代价。第二次启示使人类意识到人类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智慧物种,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行星上,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第三次启示告诉我们地球以外也可能有智慧生命,我们应该思考人类的文明在宇宙中怎么永续发展下去,而不是以弱肉强食的中世纪文明去面对一个比我们更高级的宇宙文明。太空时代可以促进人类文明向更高阶段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未来人类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

“慧眼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双南作了题为《从慧眼天文卫星到智能猎人星座:Catch you all!》的主旨演讲。张双南主任首先介绍了天文卫星的背景,随后讲述了两个自己亲历的慧眼卫星的故事,还介绍了宇宙猎人卫星星座计划。张双南主任表示,大概到2030年,希望我国能够全面布局100多颗卫星的星座,在这之前我们还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要把微小卫星和望远镜技术研发出来,目前我国实验室在此领域是国际上领先的。第二个阶段我们将会发射几颗试验星,现在已经有一个计划叫宇宙猎人冠名先导计划。比如说我们今年将会发射第一颗冠名的宇宙猎人星,明年还会发射一两颗这样的星。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在宇宙猎人星座的先导星座中有一颗“西施星”,让“西施星”成为太空中探索宇宙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航空航天和智能视觉是未来重要的朝阳产业,也是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四位科学家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带领大家一览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盛况,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对未来航空航天事业的思考和探索,受到了现场听众的热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