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和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对今年我国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政府的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建议。

未来打算怎么干,发展重点是什么?从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来看,民生就业、消费、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等话题成为重点内容。

提振信心

经济目标围绕“质升量稳”展开

对于2023年经济发展,报告提出了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报告同样提到,当前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全球通胀仍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外部打压遏制不断上升。 

针对这一增长目标,欧美同学会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留美分会副会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5%左右的目标是比较务实的,体现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GDP增长5%左右,形成的增量并不低。去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1万亿元,如果考虑通胀因素,今年大概率能突破130万亿元。”他说,到2035年我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在提高质量效益基础上长期保持合理经济增长。同时这体现了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要求,有利于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提振信心,引导预期,扩大就业。 

“稳定”一词在报告中出现了30余次,是2013年以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次数最多的一次。 

欧美同学会金融委员会副秘书长、留英分会理事,三井住友德思资产管理董事长兼总经理杜洋认为,这体现出政府重视经济稳定的姿态——“理性且平稳”的增长。 

杜洋表示,报告提出以5%的GDP增长作为全年目标,略低于市场预期且不盲目攀高,符合全球经济仍处于下行通道的总体环境,同时以3%的合理赤字水平应对疫情后的财政压力,增强了财政可持续性,为各项政策之间发挥交互作用争取了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欧美同学会理事、宣传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在企业端恢复内需、提升信心,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做好企业减税降费的工作,提升投资活力;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应重点帮扶创造多数工作岗位的中小企业,从而提振消费信心;从资本市场角度看,要以经济复苏政策为指引,积极引导市场预期,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不能“大水漫灌”,要保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在财政政策上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保证财政政策支出的强度。 

田轩说,资本市场改革要基于全面注册制推进的情况,持续丰富完善不同板块之间的上市条件,逐步完善各板块的交易制度,进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引导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希望有更多“耐心的资本”、中长期的资本以及大的机构投资者进入到资本市场。

扩大内需

把扩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报告提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徐洪才认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需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面临下滑风险,想要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目标,就必须从扩大内需入手。在现阶段,针对扩大内需出台相应的政策举措,是确保经济“稳中求进”的重要手段。 

杜洋表示,扩大内需和对内投资是“固本”,充实内在。报告中强调“要增加居民收入、保障就业、保障民生”,“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有望激发基建等信贷需求。可以看出“内循环”的着力点是在针对性地强化国内消费与投资的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针对扩大内需列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 

“恢复和扩大消费,增加居民收入是关键。”徐洪才说。针对居民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应逐步提高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中低收入群体的要素收入,有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刺激整体消费需求。他提出,增加收入既要优化初次分配格局,逐步健全再分配机制,同时还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 

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副会长、汇欣苑科技孵化器董事长王悦关注到,新增就业1200万人在当前形势下还是比较艰巨的任务,所以报告要求“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王悦说,今年中国预计将有1158万大学毕业生,他们面临的就业难,不仅是总量上的矛盾,而且是结构性的矛盾。因此,就业难和招工难同时存在,求职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与用人单位的需求难以匹配。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发展一些就业容量大的新兴产业,通过培训和赋能,给年轻人更多的在新产业中发展的机会。

防范风险

发展实体经济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监管永恒的主题。报告指出,完全化解了本世纪初形成的14486亿元金融改革历史成本。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精准处置一批大型企业集团风险,平稳化解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大型金融机构健康发展,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近年来中央和金融监管部门对中国经济金融安全的基本要求。杜洋认为,防风险要“强源”,发展实体经济。金融市场的繁荣往往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角色。报告提出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等各项举措,彰显出中国回归到理性发展经济的源头、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和信心。 

报告中还指出,五年来,我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委员王梦汐认为,在“双碳”目标下,金融资源着力倾斜,为下一阶段奠定了良好基础,绿色金融潜力可期。为推进绿色金融迈向高质量发展,首先应打造投融资试点标杆,加速完善绿色金融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其次,要尽快统一规范核算体系,夯实绿色转型的微观基础,推进绿色金融市场交易公平公正。再次,要严格控制“洗绿”行为,强化环境信息披露,推动制度透明化和标准化。

优化供给

聚焦科技创新

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紧紧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有效应对外部打压遏制。

“对于国家而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战略布局的重点工作就是要坚持不断做创新,以此为基础做好长期的布局投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副会长、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宇表示,要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让企业贴近市场优势发挥出来。 

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王梦汐说,一方面要坚持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深入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要坚持生态创新和平台创新,支撑产学研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高效维持创新活力。 

“提升制造业全产业链竞争力的关键之一,是提高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国产化率。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的龙头企业,要踊跃攻坚产业链发展最底层、最难的部分,提升关键领域和环节的国产化率,摆脱‘卡脖子’的技术困境。”深圳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黄源浩说,因此,需要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大基础科学研究体系建设。

对外开放

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球

报告指出,“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积极拓展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五年来,中国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实施一批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项目,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我国近年来在多重严峻考验下取得的成就令人倍感振奋,今年亦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十周年。”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副会长,国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一级律师陈发云认为,为进一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作为涉外律师首先应加强与国际和区域性律师组织、仲裁机构等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秉持开放的胸怀,广聚共识,提升涉外律师在重大涉外事务中的国际参与度和国际影响力;其次是打造以我为主的国际律师联盟,辐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全天候、常态化法律服务网络,整合各方面资源,力争重塑当下国际经贸规则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再次,要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最后,在后疫情时代新技术不断迭代的背景下,涉外律师应保持旺盛的学习能力和强大的应变能力。 

黄源浩表示,深圳制造业GDP占比超三成,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2%。锚定“全球领先”,深圳制造业不仅要深度参与全球市场分工,更要以高技术制造业集群之势,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环节进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激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力强这一独特优势。科技企业要积极“站出来”,果敢“走出去”。 

“科技企业要将视角和触角延伸到海外,积极开拓全球市场,尤其是那些仍处于爆发前夜的新兴产业赛道,更要先行先试、敢拼敢干,深度参与乃至占领到这些市场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中高端,在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中赢得主动权。”黄源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