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哥伦比亚大学校友会会长陆生,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硕士、国际关系硕士、新闻学博士学位,现任良易传媒董事长。她深耕传媒、教育行业多年,曾任上海教育电视台常务副台长,获第七届“上海十大文化新人”称号、上海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

近日,记者采访了陆生,她讲述了自己的留学故事,工作、创业经历,分享了参与策划开展民间外交活动的经验以及对于留学人员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观点和建议。

采访实录:

“祖国是你的里子,是你的底气”

问:在美国留学期间,您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故事?在这期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陆生:2005年,我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国际传媒专业。初入美国课堂,与传媒专业相关的文化背景理解、课堂互动讨论以及大量的课后阅读等,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经历了一学期的适应,当我顺利完成了一场以国际关系为主题的课堂辩论,神清气爽地走在校园的雪地上时,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写一本有关美国电视的书。很快我便着手把这一想法付诸实现。

陆生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园

作为身处异国他乡的普通留学生,如何走进美国电视领域?为此,我做了详细的案头工作:设定了拟采访对象,并根据每个人的背景写了120封不同的邮件,附上我的简历和写作构想发了出去,两周后又重新修改内容再次发出。之后,我陆续联系到很多美国著名的制片人、主持人,其中有电视新闻的传奇人物沃尔特·克朗凯特,有知名节目《60分钟》的创始人、制片人。回国后,我写作出版了28万字的《走进美国电视》一书。

陆生采访CBS前新闻主播沃特•克朗凯特(左)

陆生采访《60分钟》创始人唐•休伊特(右)

这件事给我两个启迪:一是个人与祖国的关系。我曾好奇地问我的受访者,为什么愿意接受一名陌生的留学生的采访?他说“因为你是一名来自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也许你对我的采访将有13亿的潜在读者。”这是我第一次深刻地感到,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世界时都会被定义,用国别定义、用职业定义、用背景定义……此时,祖国是你的里子,是你的底气,你的前方是世界,背后是祖国。二是个人的环境与潜能的关系。在陌生的异国他乡,个人的勇气被激发,潜能被放大。当我从课堂上的彷徨无措,到获得全A的成绩,可以给美国同学辅导经济、统计课程;当我锲而不舍地联系知名电视人的采访并终于成行,迎着哈德逊河的风,心中油然而生的是:还有什么是会让我心怀胆怯、不能克服的?此后,这样的信念和勇气,一直延续在我的职业生涯中。

“虽然我很喜欢你,但是我最终选择与祖国在一起”

问:您当初决定回国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

陆生:除了《走进美国电视》外,我还写作了一本书,名为《生逢纽约》,是讲述我和朋友在纽约的经历、故事的散文集,书的封面就是信封的设计。我一直开玩笑说,这是我送给纽约的一封“情书”。我告诉纽约,虽然我很喜欢你,但是我最终选择与祖国在一起。

毕业前夕,“留下还是回国”是很多留学生面临的灵魂拷问。回国的主要原因,一是向往国内丰富的精神生活,怀念国内的绿水青山。二是我所学的传媒专业,由于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国外很难有大的发展。离开纽约前,一位来自土耳其的同学对我说,“再过20年,中国就可以成为亚洲最富强的国家。你可以和中国一起去奋斗,一起去享受,一起向前走,一起向上飞。这种感觉,多么美妙!”16年后的今天,我想,他是对的。

“努力做民心相通的传播者、人文交流的促进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者”

问:作为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近年来留美分会开展了很多民间外交活动,您可以分享一些经验吗?

陆生:留学人员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中外话语系统通畅,跨文化经验丰富,对外交流的意愿强烈,做好民间外交工作,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连续五年举办“外国友人看上海”系列活动。2019年,组织来自近10个国家的近百名留学生走进市人大,参观人大议事厅,了解上海人大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22年,组织外国友人走进上海市政协,多名国际教育、法律咨询、文化艺术领域的市政协委员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履职工作,引起了外国友人浓厚的兴趣,双方进行了深入的对话。

陆生(左一)在“外国友人看政协”民间外交活动中赠送纪念品

2022年2月26日,在上海市留学人员之家举办了“纪念《中美联合公报》发表50周年联谊活动暨‘共同走过的日子’纪念展”,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Jeffery Lehman,上海美国商会主席郑艺等近百位中美嘉宾汇聚一堂,重温公报初心,共叙民间外交故事。

当时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桂永浩讲述了50年前他在中福会少年宫作为外宾接待小组成员,接待尼克松总统夫人一行的故事,以及这一经历对于他后来的职业历程、人生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忆往昔,讲故事,叙友情,话期待,通过有内容、有温度、有情感的传播,激发不同国别、不同背景人们的心灵共鸣,也鼓舞着我们努力做民心相通的传播者、人文交流的促进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者。

“从单向的传播,转变为双向的奔赴”

问:您认为当前形势下,留学人员应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您有哪些建议?

陆生: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我觉得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采取外国友人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多问问他们需要什么。我们活动的参与对象通常是在上海长期生活、学习的外国友人,他们作为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会对什么样的内容感兴趣,期待获得什么样的帮助?这是多年从事媒体工作带给我的惯性思考,也成为我参与民间外交活动中重要的关注点。因此,我们组织外国友人走进上海博物馆、走进老洋房,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融入上海。我们组织外国留学生走进华东政法大学,在我们的活动现场,一边是政府重大改造项目、波光粼粼的苏州河;一边是中西合璧、古朴典雅的华政建筑群,外国留学生朋友纷纷感叹,上海也可以成为自己的第二个“家”。

二是积极的互动和双向的传播。参与我们民间外交活动的外国友人,不少已经通过媒体的传播成为了“网红”。如参与“外国友人走进政协”活动的匈牙利博物馆驻华总代表贝思文,在接受上海电视台外语频道的访谈之后,短视频被迅速传播;同济大学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研究生汉诺娃接受了新华社的专访,点击量数百万,她也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副院长Dean Burns也成为上海市委宣传部《老外讲故事》视频的主人公……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对中国的情感与理解,让更多国际友人读懂中国。而这正是我们民间外交活动的初心:从单向的传播,转变为双向的奔赴。

“激励海归科创人才与国家战略和区域建设同频共振,共谋发展、共赢未来”

问: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哥伦比亚大学校友会、黄埔分会等举办的“海归创业独角兽企业培训营”已连续举办多年,备受创业者关注,作为哥伦比亚大学校友会会长,有哪些成果、经验可以分享?

陆生:在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的指导下,哥伦比亚大学校友会和黄浦分会、黄浦区科委已经连续四年举办“海归创业独角兽企业培训营”,学员们走进药明康德、商汤科技、壁仞科技、柠萌影业、小红书深度考察学习;聆听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普华永道的专业授课;与李革、张文、花长春、张炜等知名企业家、经济学家探讨商业模式,汲取管理经验。四年来,这里已走出100余位海归创业者,他们中有的已经成功上市,有的获得多轮融资,有的参与国家级课题、重量级项目,有的学员间强强联手,成果斐然。

在此基础上,今年3月24日,“黄浦海归科创园”揭牌成立,在助力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道路上,我们也一直与时俱进,想方设法激励海归科创人才与国家战略和区域建设同频共振,共谋发展、共赢未来。

第四期海归创业独角兽企业培训营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