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第二届中国式现代化论坛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办,论坛主题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谢春涛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烈宏,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赵冰,公共经济研究会会长、原中央党校副校长赵长茂,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毅主持开幕式和主旨演讲。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牛先锋主持论坛第二阶段。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谢春涛指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发展和创新,反映了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高质量发展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顺利完成新征程上党的中心任务,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宣传、阐释,积极建言献策,不断提高学术影响力、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努力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智库。

赵冰认为,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国民人均收入、创造丰富物质条件、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强大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根本原因在于高质量发展能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推动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的基本路径和重要保障。

赵长茂认为,要全面理解和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并非是对高速增长战略选择的否定,赶超发达国家、实现既定目标、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既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又要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

盛秋平认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需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重点解决商品和服务跨区流通不畅,城乡区域流通基础设施不平衡、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罗云峰认为,合肥市抢抓国家多重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把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把开放合作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头,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黄锟认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收入分配问题是共同富裕的核心问题。造成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在于劳动报酬比重过低和收入分配起点不公,应提高劳动报酬占比,缩小城乡区域差距,营造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

高质量发展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

与会专家认为,高质量发展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一是发展的协调性和整体性显著增强。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城乡、区域间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普遍高于东部地区。二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突出。高质量发展是绿色的、可持续的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我国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为本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创造更好的生产环境和生存条件。三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与世界各国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已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刘烈宏强调,技术变革与科技创新的推动力日益显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重要变量,也正在成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力量。

朱光耀表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具有极其重大的世界意义,有助于实现世界各国和平稳定、共同发展。

高质量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为中国知识界的理论和学术创新,特别是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认为,高质量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发挥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的引领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提供理论支撑;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强化问题导向、问题意识,努力破解中国式现代化前进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胸怀天下、海纳百川,回答国际社会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副书记、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秘书长薛伟江认为,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厘清理论背后的哲学范畴体系和话语体系是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前提。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李闽榕认为,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智库建设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必须明确为什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高深新实”四个方面高质量建设中国智库,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努力实现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突破

刘世锦认为,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应扩大内需,打好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攻坚战,解决好进城农民工社保、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问题,释放需求增长潜力,促进发展型消费增长。

与会专家表示,要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的政策体系构架。同时,采取更多惠民生、聚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要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不平衡发展转向“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着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将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大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要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上,从出口导向、被动融入全球化转向基于内需、主动引领经济全球化。在开放中创新,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持续改善外资准入的营商环境,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制度性开放,积极参与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