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2014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收录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这篇重要文献深刻揭示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必然要求,指明了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精神力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思想依据,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民族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民族工作要见物,更要见人。思维是人的重要属性,是人的行动来源。做好任何工作,都需要有科学的认知来支撑。做好民族工作需要正确的思想认识,才能把党的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反之,错误的认识会对民族工作的开展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中华民族大团结。这篇重要文献中体现出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精辟深刻,切中民族问题的要害,是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当代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推动民族工作,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丰硕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物质力量的运用强一些,精神力量的运用弱一些。”维护民族的团结,只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还不够,现在我们民族问题的成因更多在于精神方面,必须用正确思想占领民族领域的思想阵地。长期以来,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与艰巨性。实际上,在民族领域的思想阵地,同样面临着尖锐的矛盾与复杂的形势,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更加隐蔽和剧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民族领域的思想政治斗争,必须深刻认识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增强各族干部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换言之,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思想观念,从而实现对西方民族理论与错误思潮的批判与超越。

提出增强文化认同对于民族团结的深刻意义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献中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从文化构成来看,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献中指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既有大量反映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作品,也有大量少数民族作者的创造。”从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各民族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在长期交流互鉴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融合了各民族的共同思维模式、价值理念、政治心理与民族性格,促进中华民族繁荣昌盛。  

建立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需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献中提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克服两种错误。一种是将汉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忽略少数民族文化。另一种是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缺少认同。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虚化、窄化中华文化,将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都是错误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引导各族群众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阐明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  

对于如何抓好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献中作出了深入回答。第一,“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得益于中华文明兼容并蓄、求同存异与共生共荣的多元文化底蕴。自先秦时期的“五方之民”共天下,到汉王朝的“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而至“文景之治”的盛世,再到大唐兼容并包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心态,这种维护一统又包容差别的理念与历史,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今天,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需要延续这一理念,在全社会、各民族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从少数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

第二,重视培育青少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题中之义,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和指引。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的心田中生根发芽”。  

第三,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论述精辟阐明了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为促进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前进方向。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首先要建立在认同中华文化的基础之上。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体量相对较小,在文化交流与碰撞中,面临着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双重压力。各民族要坚持正确的历史文化观,推动互学互鉴、交融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总之,这篇重要文献是对新时代民族工作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武器,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使命与任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精神力量与思想基础,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