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在中国是一个享有盛誉的名字,他是中国现代桥梁工程领域的奠基人,在特殊时代创造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桥梁作品,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而鲜为人知的是,他还在欧美同学会发展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1981年,茅以升、周培源、陈岱孙等10位著名学者联名致函中央统战部,申请恢复欧美同学会,中央复函同意欧美同学会恢复组织和活动。1982年10月,欧美同学会正式开始恢复活动,茅以升出任主任委员,并于1986年恢复理事会制后任会长,1989年11月在任期间逝世,在欧美同学会负责人的位置上工作长达7年之久,在壮大组织、建言献策、服务经济、扩大影响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image.png

科学之路上的追梦人

1896年1月9日,茅以升出生在江苏镇江。他的少年时代,正值晚清中国风云激荡之时,戊戌变法、庚子战乱、废除科举、新政立宪,时代变迁,风起云涌。茅以升15岁便萌生了留学的念头,因为在这之前两年,清政府已经开始利用美国退回的部分庚子赔款,选拔学生赴美留学。茅以升原想以此方式赴美,但由于信息不畅,到北京方知已经错失机会。正在此时,他听说唐山路矿学堂(后更名西南交通大学)在天津尚有招考,他决定赶去一试,并最终入学,入学后方知这所学校只有土木工程专业,这也就直接决定了他的终生职业。

人生命运波澜起伏,总是在不经意间峰回路转。1916年,茅以升毕业这一年,清华学校开始增设专科生留美项目,即从全国各专门以上学校的毕业生中考选10人,派往美国大学研究院做研究生。最终,茅以升以优异成绩入选,5年前的留学梦想终于实现。而更不可思议的是,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仅用一年就取得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茅以升选择读博,课程主要是高等数学、经济学、科学管理等。其中数学只为茅以升一个人特别开设,主课教授赫克勒慨叹道,为你一人,我费的时间比其他课几十人的还要多!其博士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中的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 

1919年12月,24岁的茅以升拒绝国外优渥条件毅然回国。茅以升说:回顾我的读书生活,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桥,为我一生事业建造了坚实的桥墩。

中国现代桥梁的奠基人

奋斗是茅以升一生的主基调,他曾说:“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茅以升一生为桥,以桥成名,设计过南京长江大桥、赣江特大桥这样的杰出之作,而其中,钱塘江大桥是他奋斗历程中最显著的徽章。

1933年3月,正在天津北洋大学教书的茅以升先后收到时任浙赣铁路局局长杜镇远和浙江公路局局长陈体诚(两人皆为茅以升的同学)的电报和长函,劝说茅以升主持钱塘江造桥事宜。钱塘江,上游为普通河道的新安江,到了杭州却成为潮水波涛险恶的大江,自古就有“天堑茫茫连沃焦,秦皇何事不安桥”的凶名。但茅以升心怀为国建桥的抱负,毅然向工作地天津北洋大学工学院请辞,选择承接建造钱塘江大桥的任务。

1934年浙江省政府成立“钱塘江桥工程处”,茅以升担任处长,在桥工处精英们的协助下主持大桥全部结构设计,并以只需银圆510万元的设计方案击败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预估需银圆758万元的工程设计方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种种障碍被克服,大桥终于在1935年4月6日正式开工。

钱塘江情况特殊,江底流沙沉积,如茅以升在回忆录中所说的那样,“在这种流沙里,如有建筑物阻遏水流,就会加剧水流对江底的冲刷,以致愈刷愈深,最后招致建筑物的倾塌。”因此一般的桥墩结构设计和基础工程建设方法无法适用。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茅以升和全体队伍一起勘察并根据实地条件应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运法”等来解决技术难题,“利用自然力来克服自然界的障碍”,最终渡过难关。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在钱塘江大桥建造尚未完成之时,抗战全面爆发,而钱塘江恰在日军轰炸范围之内。出于抗战运送物资和疏通难民的紧急需求,大桥通车迫在眉睫。所幸,在建桥员工们齐心协力和上海将士御敌于前方的共同努力下,仅过了一个半月,第一列火车从大桥上驶过钱塘江,“钱塘江造桥”成功!

与时俱进的爱国者

1937年,侵华日军南逼日紧,在抗日将士和战略物资大部抢运结束后,为了阻止日军南犯的速度,在12月23日大桥建成仅37天时,茅以升忍痛将大桥主体关键部分炸毁。他心情沉重地说:“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日本投降以后,茅以升又迅速主持将桥修复通车。钱塘江大桥是见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之桥,也是纪念茅以升的一座不朽丰碑。

茅以升除了是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更是一位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者。从杭州茅以升事迹展览馆陈列的书信、照片中,我们得以了解到茅以升曾多次表达想要入党的愿望。1962年,茅以升向周总理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总理对他讲,像你这样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科学家,目前还是留在党外工作为好。茅以升领会了党对他的信任与更高的要求,决心做一个党外布尔什维克,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1985年,已90岁高龄的茅以升又一次向党表达了自己的心愿,他说,是继续留在党外还是吸收入党,怎样对党有利、对国家和人民有利,我就应当怎样去做,这是大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我的终生愿望。1987年10月12日,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茅以升一生造桥,一生报国,将爱岗敬业与为国为民深度融合。如今,当人们走在战后重新修建的钱塘大桥上时,又怎会忘记茅以升用一腔爱国赤诚,为新中国桥梁事业谱写的壮丽篇章。

人物简介:茅以升(1896.1.9—1989.11.12),江苏镇江人,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欧美同学会主任委员、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