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作为推动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一带一路”所倡导的理念深入人心,所取得的成就硕果累累,所产生的影响深远广阔。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为破解世界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增进世界人民福祉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

“一带一路”合作理念深入人心

“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合作的平台,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是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十年来,“一带一路”以实际行动创新全球治理方式,不断扩大全球合作共识,为解决世界性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有效对冲贸易保护主义,维护了开放型世界经济格局。共建“一带一路”,旨在建立互利互惠共同体,让广大民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介绍,“一带一路”倡议已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打造了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据世界银行测算,“一带一路”框架下有关交通项目的全部实施,到2030年有望使全球收入增加0.7%—2.9%,使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和相关国家从理解到支持,再到广泛参与,双边、多边合作的民意基础不断夯实,彰显了以“共建共赢、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为特征的“一带一路”多边合作创新模式的鲜明优势和广阔前景。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硕果累累

“一带一路”的十年,是规划设计日臻完善的十年。中国同其他国家一道做好政策沟通,广泛凝聚国际共识。通过与沿线国家的政策对接、制度规则互通和理念协调,不断扫除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贸易投资等方面的障碍,“欧亚经济联盟”“光明之路”“中间走廊”等一批政策性成果接连涌现,双多边以及地区联合工作机制不断建立并发挥作用。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欧盟的“欧亚互联互通”、联合国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进行有效对接,达成促进互联互通、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共识。通过政府间的顶层设计、协同规划和宏观战略对接,推动更多区域连接到全球大市场,助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

“一带一路”的十年,是经贸合作不断拓展的十年。“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交通、电力、油气、煤炭、新能源等领域合作项目扎实推进。从中老铁路全线通车到蒙内铁路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从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建成到瓜达尔港运营良好,雅万高铁作为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项目,是中国同地区国家深化互利共赢合作的典范。中欧班列越来越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交通运输通道之一,良好发展态势稳定提升。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超过7.3万列、690万标箱,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6个城市。

“一带一路”十年,是贸易往来日益密切的十年。“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繁荣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意义。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多元贸易平台成功搭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和相关国家的贸易往来,为发展中国家扩大出口、促进产业发展和增加就业提供了市场和机遇。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相关国家的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在双向投资方面,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与沿线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

“一带一路”十年,是资金流通更加顺畅的十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一带一路”金融服务机构和产品为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双边多边互联互通提供投资金支持,有利促进中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截至2022年6月,亚投行成员数量已扩大到105个,批准了33个成员的181个项目,金额超过350亿美元。毫无疑问,从设施联通,到贸易畅通,再到资金融通,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影响深远前景广阔

十年来,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不断推进文明互鉴、开放合作,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增强各国发展动能,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发展成果实实在在地惠及各国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为中国高质量引领共建“一带一路”指明了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中国将持续深入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继续挖掘新的合作领域和空间,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继续坚持在发展中改善民生,共同推进各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使“一带一路”持续成为全球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繁荣之路。

丛培影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副教授

严腾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