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茂兮 凤凰来栖
——“两院”院士相聚河南共话人才与机遇
9月7日,白露,古都郑州如意湖畔,见证着河南招才引智的又一重要时刻——第七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在郑州开幕。
7日上午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多位“两院”院士登台演讲,共话人才发展之计。
“做人才工作就是做口碑”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中国式现代化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才工作的高质量推动。
如何进一步聚集人才、引导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看来,做人才工作就是做口碑。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我认为人才引育的关键就要用真心真情、下真功夫,让人才的心更近,让人才的心更定,让人才的心更暖。”丁奎岭结合上海交大近年来人才工作的诸多成效,分享了相关经验。
如何让人才的心更近?抢抓顶尖人才是在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一招。上海交大为顶尖人才搭建“校长直通车”,快速、柔性地引进两次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卡尔•巴里•夏普莱斯教授,为交大化学领域的发展注入了世界级的强大动力。
如何让人才的心更定?筑牢青年人才这个“基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关键是给青年人才吃上成长的“定心丸”,在打造涵盖职业发展、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交通住宿等宜居宜业环境的同时,为青年人才的引育创造增量空间、腾挪存量空间,让青年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上、发展得好。比如,在上海市支持下建立的张江高等研究院、李政道研究所等新型创新平台,已经成为吸引国内外优秀青年人才的交大张江“双子星”。
如何让人才的心更暖?重在为人才打造“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国际双循环”环境,要给人才创造深造的机会,把求贤若渴的诚心和优越的发展环境传播出去,与优秀人才建立更多思想链接、情感链接和事业链接。比如,上海交大自主设立优秀博士后资助计划,每年遴选一批最优秀的博士毕业生,给予每年30万持续2年的资助,让他们到国际上最好的实验室、最顶尖的科学家团队里深造,对是否回到交大没有限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局长朱俊强长期致力于研究航空发动机。他表示,河南正在大力筹建郑州航空航天大学,逐步构建完整的航空航天学科专业体系,并开辟低空经济发展新赛道,加快形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这让朱俊强看到了壮大家乡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家乡高质量发展多做贡献的大舞台和新机遇,“我将用毕生所学服务家乡建设需求,促进家乡经济发展,与家乡人民共同绘就出彩中原新画卷!”
朱俊强说,河南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不断建强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在“卡脖子”、原创性、迭代性、颠覆性技术上突破攻坚,推动更多成果走出实验室、融入产业链。他相信,将会有更多杰出人才、后起之秀会在这片热土汇聚涌流、绽放光彩。
悉心育才倾心引才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
今年,河南省有15项成果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今日的河南,发展潜力巨大,投资空间广阔,合作机遇无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创新、渴求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吴义强说,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已经成为河南汇聚四海英才的靓丽名片,举办这样一场盛会,不仅展现了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渴求,更彰显了家乡开放包容、求贤若渴的广阔胸襟和深远眼光。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作为一名教育科技工作者,学以致用、报效祖国是我毕生的追求,绿色发展、和谐共生是我聚焦的方向,不忘初心、回馈故土也是我心中的期望。”吴义强介绍,他和团队主要从事木竹和秸秆资源高效利用、功能人造板绿色低碳制造、绿色大家居智能制造和林业碳汇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目前,吴义强团队已经在河南信阳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团队正在通过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创新平台共建、科研项目助推技术升级和成果转化落地等方式,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吴义强表示,将带领团队持续汇聚产学研优势力量,产生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成果,以科技创新为河南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去年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河南农业大学在郑州成立了中国现代农业联合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动物疫病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化兰被聘任为联合研究生院执行主任以及生物安全学部主任。
陈化兰说,“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作为大规模、高规格招才引智活动,已成为延揽天下英才、助力创新发展、展示河南形象的重要平台。众多名家大师通过大会与河南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共赢发展,大批有为俊才在河南奋发创新、实现价值。”
如何“以才报国”?陈化兰分享了她的切身体会。
坚持以身报国,以满足国家需求为自己的研究目标。1999年,陈化兰前往流感病毒研究机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进行博士后研究。2002年学习结束后,陈化兰第一时间决定回国。“当时的感觉是再在国外待一天,对自己来说都是一种浪费,必须回国。我坚信自己所学能使我国禽流感研究和防控水平得到提升,这样的一份事业会让我很有成就感。”陈化兰说。
坚持追求真理,不人云亦云。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陈化兰发现自己的一项研究发现与当时普遍认为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保护效果不好”完全不符。在国家制定禽流感防控政策的关键时刻,陈化兰坚持追求真理,力排众议,果断、强烈建议采取疫苗免疫政策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在 2023年底,陈化兰团队研发的疫苗已在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多个国家、非洲国家等,使用3000多亿份。“事实证明,只有追求真理,才能不负所望,成就大我。”陈化兰说。
坚持勇于担当,敢为人先。2004年,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亚洲多个国家引发禽流感大暴发,当时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应该采取扑杀手段防控。“但我们团队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率先提出疫苗免疫策略,开辟了我们国家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新格局。”陈化兰说,如今,欧美多个国家已经开始学习中国的疫苗免疫策略,对防控政策作出“由扑杀向免疫”的科学改变。
“每当这样的时刻,我总是感到作为‘人才’的光荣和骄傲。能够为国家繁荣、为民族复兴贡献一点点力量,都是我们莫大的荣耀。”陈化兰说。
她表示,将充分发挥各联合单位的资源优势,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机制,将人才培养融入到国家战略中,融入到河南区域发展战略中。同时,将不断探索在关键急需领域超常规培养高端人才的新模式,着力汇聚全国现代农业领域顶尖专家和新农科特色领军人才,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并将致力于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科教融汇综合体,建成世界主要农业科学中心、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更加出彩。
在大会召唤下,中原大地激荡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热情和气魄,中原热土成为天下英才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据悉,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由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欧美同学会于2018年共同发起,已连续成功举办7届,为河南方面成功延揽海内外高端人才逾90万人,签约4792个高质量人才合作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建设现代化河南延揽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