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海归故事
21
03

海归博士著书九册畅论数字化

近日,十堰政府网总编辑严谨接连被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聘请为特聘专家,他的新三册数字化专著也因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不谋而合,被多家出版社竞相争取,另有多家高校邀约他为特聘教授,还有海外高校邀约他去学术访问。一个偏远山区的网站负责人,何以会受到如此青睐?

17
03

薄首行:寻找科学探索的乐趣

上海交大溥渊未来技术学院成立,是全国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之一、也是目前上海市唯一的未来技术学院,薄首行担任学院固态电池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17
03

艾思奇: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

1937年10月,艾思奇奉调到延安工作,正值毛泽东如饥似渴学习和研究哲学,并进行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

17
03

归侨科学家陈清泉:毕生奉献,感动中国!

他说,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亲眼看到祖国大大小小的马路,不单是汽车,轮船、高铁、飞机都是电动的。

08
03

涂光炽:在美国入党的地学大师

涂光炽(1920.2.14—2007.7.31),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和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矿床学家、地球化学家,我国地球化学研究的奠基者之一。1920年出生于北京,1931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立志改变国家受欺凌受压迫状况,积极投入抗日救国洪流。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获学士学位。1946年留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他于1950年乘坐“威尔逊总统”号邮轮回国,开启“科学报国”的理想。他从事地球科学研究近70年,为地球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等20余项重大奖项及10余项荣誉称号。他兼教于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培养了大批一流专业人才。

07
03

青年科学家竺淑佳:祖国很大,需要我们的建设

“我正在年末的北京,热闹、新鲜。祖国很大,需要我们的建设,等你‘赚’够资历,赶紧回来吧!”2013年,在法国留学的竺淑佳收到闺蜜的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这么一段话。这张明信片如今贴在她上海办公室的墙上。

03
03

95后海归女孩:从投行辞职,进直播间在琴弦上冒险

有些时候,会选择求稳,有些时候,会选择冒险。但无论怎么选,大部分时候,人们都会做出与社会期望相符的选择,哪怕行不由衷。而如今,在直播大潮下,选择拥有了更多的可能。

03
03

世界顶尖学者回国 记者对话良渚实验室海归科学家

徐浩新、陈家明两位教授,分别辞去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美国杜克大学免疫系终身教授兼系副主任的职务,回国全职加盟良渚实验室。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