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至25日,2025年“知国情、话自信”留学人员国情教育研习班在江城武汉举办,来自欧美同学会30个省级地方组织的留学人员代表开启了一场学习感知之旅。其间,学长们在中共五大会址聆听历史回响,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在“锐科激光”和“东风岚图汽车”见证“中国智造”的突破,在湖北省海归双创中心感知人才虹吸效应,在云梦博物馆触摸秦简文脉,体会独属于华夏文明的智慧密码。

  “通过参加研习班,完成了从历史纵深到现实经纬的认知跃迁,增强了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此次行程如一幅立体画卷,在红色记忆、科技脉动与文化底蕴中勾勒出深刻感悟,有了立体化认知。”“在沉浸式参访与深度座谈交流中,深刻体会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图景,对投身创新创业创造时代洪流更有信心。”学长们纷纷这样说。

4月22日,2025年“知国情、话自信”留学人员国情教育研习班在湖北武汉正式开班。

  理论—感知—实践

  对海归“后浪”的思想引领有什么不一样?

  “爱国为民,自信自强,开拓奋进,开放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重要贺信中,对留学人员提出16字要求,也对欧美同学会团结引领广大留学人员指明新方向。参加这次研习班的学长除了来自不同省区市、不同领域,还有一个特点是大多数学长都是“85后”。聚焦青年留学人员举办研习班,是欧美同学会重视青年留学人员思想引领的具体体现,也是欧美同学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探索青年留学人员引领方式的新命题。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湖北欧美同学会会长,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张柏青指出,青年留学人员作为海归群体的“后浪”,既是新时代发展成果的见证者,更是未来建设的主力军。需要精准化、特色化的思想引领、实践教学。青年留学人员要做政治坚定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实干家”,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读懂中国发展的密码,找准个人价值与国家需求的结合点,将国际前沿理念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让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在新时代焕发更强光芒。

  欧美同学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滕剑峰说,在强化留学人员思想政治引领方面,欧美同学会一直在创新、探索、总结,让引领方式更贴合留学人员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本次活动旨在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致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通过学习、参访、交流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青年留学人员不断学思践悟,形成从理论到感知再到实践的良性循环,围绕高质量发展成就自己的事业和梦想。

  红色记忆:历史告诉我们从哪里来

  在当今世界深刻变革的关键期,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对于留学人员认识国情、增强自信意义重大。

  学长们走进中共五大会址、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武昌毛泽东旧居纪念馆,感悟革命先辈的奋斗历史,重温中国共产党人在血雨腥风年代不屈不挠、砥砺前行的伟大精神,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新疆欧美同学会理事、新疆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副教授邹杰说,当踏上中共五大会址的青石板,指尖抚过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斑驳的课桌,仿佛触摸到1927年那段滚烫的岁月。毛泽东旧居那盏昏黄的油灯,分明还在讲述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真理。这些凝固的历史瞬间,化作澎湃的精神激流——新时代的青年留学人员,怎能不把这份赤诚刻进骨髓?

  作为一名教育科技工作者,他说,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着我要如胡杨扎根大漠般坚守报国初心。我愿做传递火种的“播火者”,引导学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爱国爱党、自信自强、求实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边疆建设添砖加瓦。

  “留学报国的意义在这一刻具象化了。”贵州中融信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博说,这些历史现场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化作“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精神烙印,让我深刻体会到今日发展成果的来之不易,更感到肩负的时代责任。

  革命前辈为理想信念不懈拼搏的精神让安徽欧美同学会科技金融委员会副主任柴秋晨深受触动。他说,沿着历史脉络回溯欧美同学会跨越110余年的发展征程,从成立时汇聚归国学子共探救国之道,到新中国成立后党引领留学人员投身国家建设,再到新时代凝聚全球英才服务民族复兴,一个个历史坐标深刻诠释着“索我理想之中华”的矢志追求。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把握创业创新机遇,紧盯世界科技前沿,努力取得更多新成果。

  留美海归、陕西省欧美同学会青委会秘书长张琦说,看过了西方所谓的自由和民主,更加明白我国“人民至上”理念的真谛。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这是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我国的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正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科技自立自强 丹心报效家国

  大江奔涌处,创新浪潮急。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在研习班的理论课堂上,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对全面准确认识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专题辅导授课,并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能源、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领域,分析了留学人员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创业机遇。

  几天来,学长们到被誉为“中国光谷”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参访了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九峰实验室等地,以及东风岚图汽车公司等,真切感受到科技创新的魅力和力量。

  学长们一致表示,留学人员踏浪归来,血脉中流淌着“科学报国”的赤子基因。当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归国的身影,至今仍激励着留学人员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让创新种子在产业的沃土中生根发芽。不论是人工智能的算法革命,还是生物医药的分子突破,每个领域都呼唤留学人员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中彰显留学报国的时代担当。

学长们在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学习

  “6分41秒!”在锐科激光,一台玻璃三维内雕机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完成了一件黄鹤楼工艺品。看着激光在玻璃内来回游走,学长们纷纷赞叹玻璃内雕技术的神奇。不过,玻璃内雕仅仅是该公司激光技术在工艺品制作方面的一个分支应用。锐科激光用6年时间,研制出国产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此后公司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突破,推陈出新,大量多种类激光器产品高速推进激光技术在工业、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广泛应用,最终实现从依赖进口的“跟跑”,到掌握核心技术的“并跑”,再到颠覆国外技术的“领跑”,才是该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

  哈药慈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际研发部项目主管吴硕说,锐科激光给我们上了一堂热血沸腾的“硬科技”课!该公司打破国外垄断的创新历程不正是我们新药研发人的真实写照吗?作为民营企业,我们有“吃得苦、霸得蛮、不怕烦”的精神,要继续在原创新药研发方面啃硬骨头,为健康中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吉林省欧美同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吉林省源农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天说,精密的光纤器件、闪耀的激光切割、国际领先的自主专利……这些硬核科技成就让我对科技自立自强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尤其展厅上方那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铮铮誓言更让我深受触动。科技可以迭代,产业可以升级,但“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的赤子之心,是归国创业者最深沉的力量源泉。

  参观武汉创新发展研究院、九峰实验室、东风岚图汽车公司,学长们也深受震撼。山东省欧美同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沃尔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林泽宇说,走进武汉创新发展研究院,看着墙上展示的一个个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案例,我仿佛听到了创新要素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那是新时代创新交响曲最动人的乐章。九峰实验室里,既有仰望星空的远大抱负,又有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岚图汽车总装车间里,全数字化运营使汽车软硬件都能做到100%可追溯,每一台新能源汽车都镌刻着“中国智造”的印记。

  广西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广西慧航谷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智说,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买不来、求不来、换不来。就像当年“两弹一星”元勋们在戈壁滩上书写奇迹,今天的科技工作者同样在用智慧和汗水铸就新的长城。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深刻体会到:只有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挺起民族复兴的脊梁。

  青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祁桂娟说,看着国家在关键领域的一个个突破,我恨不得马上飞回青海的讲台。以后不仅要向学生们传授知识,更要当个“科技火种”的传播者,为强国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参加研习班的学长中,不少是企业家。大家这样说,我们不仅是市场的弄潮儿,更应是家国情怀的践行者。有国才有家,国强则民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遥远的梦想,而是我们这一代人正在书写的现实。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在产业报国的征程中,我们定当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让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同频共振。

  文化软实力——文明长河中的精神灯塔

  “楚有章华台,遥遥云梦泽。”云梦因云梦古泽而得名,是楚文化发源地之一。这座饱含楚韵秦风的千年古县,因出土数千枚秦汉简牍而震惊世界,成为海内外从事简牍、秦汉史、法制史研究学者心中的高地。

  走进云梦县博物馆,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凝视着睡虎地秦简上那些遒劲的秦隶,一种跨越两千年的文化血脉在胸中激荡。学长们表示,馆内珍贵文物彰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留学海外后反而更懂得,真正的国际化不是削足适履,而是带着这样刻进DNA的文明基因,在世界舞台上发出独特而清晰的声音。

  宁夏欧美同学会理事周玉婷说,睡虎地秦简中的《秦律十八种·田律》记载的“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与今天的生态文明理念一脉相承;《为吏之道》记载的“必精絜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的诫训,仍能作为修身为政的镜鉴,这让我们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根脉”。

  坐落于武汉蔡甸区的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永久会址,是一座将法式浪漫与中国智慧完美融合的生态地标。上海市欧美同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大宛建筑与艺术科技创始人兼CEO佘宛婷说,云梦博物馆的楚文化沉浸式展陈与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会址的生态设计理念令我深受启发。作为可持续设计的实践者,我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与绿色创新的融合价值,将在项目中更系统地融入地域文化符号的现代转译,让“文化可持续”与“技术可持续”双向赋能,助力中国建筑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生态载体。

  无锡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无锡正邦国际会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薛湘白回国后,以“数字技术+文化IP”为核心,打造了多个数字城市规划馆、企业智慧馆、纪念馆等品牌项目。她说,留学人员不论身在何处,不变的是那颗“把国际经验种在祖国土壤里”的赤子之心。我将在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科技浪潮中把握时代脉搏,发挥“无锡文博会”“数字展厅”平台优势,推动中外交流与产业合作,让会展事业兼具历史厚度与人文温度。

  把云茶产品与云南茶山乡村旅游相结合,探索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茶旅融合新路子,是昆明市盘龙区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昆明雄达茶文化城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马铭阳关注的事情。他说,文化的力量总是能直抵人心,将充分利用自身所学,以文化打底,以科技赋能,推动云茶产业升级和文化传播,让云南茶香打动更多人的味蕾,让一片片古老的东方树叶讲述更多新的故事。

  记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科技、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留学人员大有可为。牛砚唐学长是一名驻村干部。他说,要以防范规模性返贫致贫为出发点,俯首甘为孺子牛,努力开拓进取,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新的希望。

  在研习班结业式上,3名学员代表分别作交流发言。大家一致表示,要赓续留学报国光荣传统,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主动把握创业创新机遇,紧盯世界科技前沿,加强交流合作,以专业所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让青春在服务国家与人民的事业中绽放绚丽光彩,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书写留学报国的精彩篇章。

  湖北欧美同学会专职副会长、秘书长刘来说,希望大家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立足本职岗位,发挥专业优势,相互促进,共同成就,积极服务和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不断彰显新时代留学人员的新担当。

  此次研习班虽然结束了,但这场“历史深处”与“未来高处”的双向奔赴不会完结。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留学人员必将留下一抹璀璨的星光。(来源:《留学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