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红得好像燃烧的火……”这段歌词,如果用来形容贵州的大数据发展,或许是再合适不过了。自2013年贵州省提出发展大数据以来,10年间贵州以大数据为引领,从无到有,逐渐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创新之路。

  全球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率先探索地方大数据立法,全国首个省级政务数据“一云一网一平台”,我国中西部第一个根服务器镜像节点,世界级数据中心落地生根,跻身国家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万企融合”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产业“上云端”……如今,大数据已经成为世界认识贵州的一张靓丽名片。

  近日,贵州省委统战部、贵州省欧美同学会联合贵州省大数据局召开全省大数据海归人才座谈会。贵州省信息中心人事处副处长李智超,贵州大学欧美同学会会长、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谢泉,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锐,贵州商学院教师李雯婷,贵州省欧美同学会理事、贵州由你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根源,贵州省欧美同学会会员、贵州华泰智远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南余等与会大数据领域专家及海归企业家代表参加座谈会并发言,围绕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和亟须解决的困难问题,为更好推进贵州省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补齐人才短板

  发展大数据产业重中之重在于人才培养和引进。谢泉说,要合理布局贵州省高校的大数据学科建设,依托双一流建设,加强大数据人才培养能力,要改变人才的评判标准,要能挖掘出真正有技术、有能力、愿意为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真心潜心努力的人才。要在重要岗位、重要项目上打破体制和资历的制约,勇于引进高精尖人才,要能灵活改进体制,让社会上、企业里的核心人才发挥更多作用。

  吕根源说,除了加大高端人才的内培外引力度,出台更多让人才扎根贵州、建设贵州的政策以外,还需要建立“留学归黔人才数据库”,引导和组织更多的海外人员来黔创业,促进海内外的信息交流、人员流动。对于致力于留在家乡、来到贵州创业的留学生而言,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我们要实现内外优势互补和成果共享,让贵州的大数据产业真正走在前列、有亮点。

  大数据赋能,让城市更新步伐加快。丁锐说,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的当下,要有针对性地在贵州省高校培养基础技术人才,解决县一级单位信息化人才储备不足问题,进而优化标准实现省、市、县平台共享,打造泛在连接的统一门户、集约高效的智能中枢、标准统一的数字底座,构建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探索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实现城市全要素数字化、实体运行可视化、管理决策协同化和群众使用便捷化。

  乘“云”而上,借“数”转型。在贵州大数据产业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人才无疑是最宝贵的资源。李雯婷说,应着眼于培养本土人才,加强与国内外高质量高校的合作,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本土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平台,通过选拔本土优秀潜力人才到国内外高质量大学进行交流和培养,设立奖学金、派遣计划等形式,鼓励他们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从而培养出更多具备跨领域背景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为深度融合创新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要吸引国内外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复合领域的行业专家及团队加盟,拓展研究思路及发展维度,为大数据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意。

  “要建立跨行业的人才交流机制,为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搭建合作平台。例如,在农业领域,引进既懂农业技术又精通大数据分析的复合型人才,有助于实现智能农业的全面升级。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本土高校对本省重点发展领域开设跨领域的人才培养项目,培养具备多领域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为产业融合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李雯婷说。

  随着数字化融合进程加快,企业对数字化专业化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迫切。李智超说,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加强内部创新环境建设,协助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并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培养数字基础研究人才;另一方面,要建立人才“引育用留”全流程机制,推动构建创新人才、领军人才、技术技能人才不同层次的大数据人才队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畅通省、市、县、区人才上下联动、协同发展渠道。要加强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对短期难以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探索柔性引才政策,通过采用学术交流、项目咨询、技术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鼓励企业与海外人才开展联合研发、项目合作,使人才“走出去”“学回来”,鼓励人才参与国际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要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人才”生态集群,加强省内区域人才与产业布局的契合,提升区域城市的协同竞争力,逐步构建一个具有贵州特色的、科学系统的、能够促进地区发展的人才生态圈。

  发挥“头雁效应”

  头雁引领了整队大雁的飞行方向和飞行队形。只有领头雁带对方向,群雁才能振翅高飞,领头雁迎风奋力,群雁才会协力向前。“头雁企业领衔的数字化转型将为整个行业提供可参考的解决方案,要用好多层次‘雁阵效应’,紧紧围绕‘一业一指引、一业一平台、一业一标杆’的新思路,紧盯优势特色产业,研究融合指引,指导龙头企业打造标杆示范、公共平台,带动上下游产业实现链条式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行‘数字赋能+N’模式,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打造智慧城市、数字社会。”李智超说。

  谢泉说,核心技术是求不来、买不来的,拥有大数据核心技术的领军企业,要靠我们自己花大力气,用心培养。发展大数据产业,要改变唯GDP论,要有足够的耐心重点扶持和培养拥有核心创新技术的企业,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驱动创新引领,破解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

  刘南余说,发展大数据,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积极探索建设各个行业领域的数字智慧应用。例如,结合贵州的红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酒文化、特色农产品及旅游等特殊资源禀赋,借助元宇宙等新技术手段将其深度融合,通过沉浸式互动系统在真实环境中还原出历史遗迹、革命遗址、酱酒酿造等虚拟场景,不受时空限制地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文化资源挖掘与传播,为贵州在新的黄金十年发展注入新动力。

  李雯婷说,作为产业融合的引领者,跨界领军企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培育跨界领军企业意味着将不同行业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打造集大数据技术与其他行业应用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在技术上具备先进的能力,更能够在商业模式和创新方面跨足多个领域。以智能健康领域为例,跨界领军企业可以整合医疗数据、健康管理、智能设备等资源,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健康解决方案,实现医疗与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些领军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商业模式将为其他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创新。

  汇聚创新发展合力

  李雯婷说,鼓励不同行业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联手合作,是打造创新联盟的核心。通过跨界合作,各方可以共同开展项目研究,汇集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从而实现技术交流与成果共享。以医疗领域为例,不同医疗机构可以联手合作,共同研发医疗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优化,提升诊疗水平和患者体验。

  建立行业创新联盟不仅可以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还能够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例如,通过联盟合作,将大数据技术与农业、旅游、健康等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可以推动新的商业模式的探索和落地,为贵州的产业发展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李智超说,加速融合汇聚创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支持企业上云,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用好省级统筹的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场景应用图、区域分布图“四图”和重点企业、项目“两张清单”,纵向形成数字经济产业链,横向形成产业集群,构建数实融合的产业集群数字化生态。以场景驱动跨区域、跨行业的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数据要素跨领域、跨时空聚合融通,提供更多创新可能性,实现企业、产业、区域创新网络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