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京欧美同学会主办,白下高新区管委会、秦淮区欧美同学会承办的“留学报国 智汇金陵”南京欧美同学会第四期院士分享会日前在秦淮硅巷举办。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线下集结了约50位海归人才共同献策献计,线上吸引了28.7万人次观看直播。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欧美同学会会长郭万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东南大学教授段进,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顾宁等参加。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侨办主任宋雅建,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刘青昊,秦淮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还建军,栖霞区副区长任超等出席活动。分享会由顾宁主持。

分享会上,段进结合自己个人经历及工作实践,以《城市规划设计与南京高质量发展》为题,基于他对城市规划及城市更新的未来思考,通过探索在城乡空间中实现中华文脉传承的理论和方法,为我们链通了城市规划设计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他表示,城市规划设计不是孤立的空间布局,而是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多重要素紧密交织的系统工程。南京作为一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古都,在规划设计中应当注重传承与创新的平衡。既要保护好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脉络,让古老的文明在现代社会中熠熠生辉,又要敢于引入前沿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空间。科学的城市规划能够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圆桌对话环节,7位建筑设计行业专家、文化传播领域学者及政府部门有关人士,围绕“城市规划设计与南京高质量发展”主题,就新时代下城市规划、城市更新和城市发展进行互动交流对话。
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宁表示,老城改造更新最难的就是要厘清复杂的产权关系,小西湖片区能成为旧城改造的样板,最主要是把解决民生问题、创造社会效益、老百姓的幸福感作为重要的考量,留下原住民,留住烟火气。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翟国方表示,我国城市安全建设相关政策内容应转变为对包含建筑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应急管理在内多领域、多层面的关注,提升城市更新中城市的安全韧性。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柳翔认为,良好的城市规划可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秦淮非遗馆馆长尹磊说,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之中,尊重传统,从建筑空间到居民生态,“透物见人”十分重要。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研究中心主任汪思琦提出,城市设计不是形式符号的简单复制,而是城市文化基因的传承,要传承好东方建筑美学。南京云创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大为提出,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交通和文旅等领域的应用,能够优化配置交通资源,提升交通运行效率,为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便利。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刘青昊表示,中国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实践应该是“现代”的,但不是“西方”的拷贝,是“中国”的,但不是“传统”的复制。一个好的城市规划能够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集聚,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合理的城市基础设计,能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成城市设计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内生交融。

郭万林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希望南京广大留学人员紧紧围绕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指引,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为书写好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和“时代新篇”凝共识、聚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