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开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欧美同学会会长、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高松走上通道,接受记者提问。

  在5分多钟的时间里,高松以自己为例,分享了自己在学术生涯中的不断学习、探索、突破自我的故事,并阐述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培养创造性人才,促进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

  高松特别提到,中山大学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在广州、珠海、深圳这三个湾区城市办学,今年,还将到香港设立高等研究院,扩大开放合作。

  百年名校又有新动作

  今年,中山大学迎来建校一百周年。高松说,百年来,中大始终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培养了近50万毕业生,一代代中大人“为社会福,为邦家光”,始终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民族的复兴伟业。

  高松表示,未来,中山大学将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为国家发展、人类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

  这三者最集中的交汇点

  面对记者的提问,高松分享了30多年前自己还是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故事。“在学校的时候主要是在电脑上做工艺优化设计和仿真模拟,而到了工厂就要研究如何将电脑里计算的东西实现。”

  但在研究过程中,高松遇到了一些难题,在文献中也没有现成的答案,经过动手实验反复摸索,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表示,“实际上我个人的学术生涯也是在不断学习、突破自我,不断地去发现和开拓前沿领域。从我个人学习、研究和教育工作的经历来看,我意识到实际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复杂的和不确定的,单一的学科和专业往往也很难解决问题。”

  因此他提出,“实际上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一些一般性的能力,特别是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从而形成创造力。”

  高松认为,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高水平的研究当中。“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而高校是这三者最集中的一个交汇点。”

  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

  今年全国两会,高松提出建议,进一步深化和优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促进科技自立自强。

  高松表示,“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承担单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持参与者。进一步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对于激发科研主体活力,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具有普遍而基础的意义。”

  高松深入调研了解到,目前国内使用经费均是凭票报销的方式,审计机构对项目资金使用相关性存在刻板要求等问题,这加重了科研人员的事务性压力和责任风险,不利于持续激发科研承担单位的组织创新活力。

  “建议优化我国科研经费管理。首先,赋予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包括在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等。其次,完善运行成本补偿机制,激发科研承担单位积极性。再次,在鼓励自由探索和持续放权下,加强信息公开与诚信建设。”高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