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黎埃菲尔铁塔上的璀璨光影到悉尼港上空的绚丽图案,从瑞士露天音乐节的梦幻展演到沙特利雅得电竞世界杯的震撼场景……在这些举世瞩目的国际舞台上,中国无人机一次次创造光影奇迹,惊艳世界。
这些让世界认识“中国智造”的时刻,都出自深圳市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下称“高巨创新”)之手。这家来自广东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无人机编队为“夜空画笔”,将世界地标化作“空中画布”,在全球范围内成功完成超万场精彩光影秀,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技企业的光芒。
20余年前,该公司董事长高建民带领企业从手机模型代工厂起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敏锐捕捉到无人机行业的巨大潜力,毅然决定跨界转型,精准切入无人机编队表演细分赛道,成功开启低空经济新蓝海。如今,高巨创新的无人机编队表演已在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夜空中璀璨绽放,以其精密制造的硬核实力,占据全球编队无人机设备和表演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
跨界破局
从模型代工到无人机智造
1997年,旅游专业出身的高建民踏入深圳外贸礼品行业,意外叩开手机模型代工大门。
彼时,电信与电子产业初兴,摩托罗拉等国际巨头在中国加速布局真机生产。高建民敏锐捕捉到样机市场的潜力。
次年,高建民创立整合模具、注塑、检测、喷涂、总装全流程的综合工厂,为摩托罗拉、三星、夏普等品牌生产样机。单款旗舰机模型产能高达50万至80万台,单价从6美元飙升至25美元。这段经历帮助高建民积累了资金,更沉淀出一支精于精密制造的核心团队。
2013年,风云突变,高建民迎来充满抉择的一年。
彼时,三星、夏普等核心客户陆续将生产线迁往东南亚,国内山寨机低价冲击市场,已在手机模型代工领域做到行业领先的公司陷入发展瓶颈。
恰在此时,外部环境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春风吹起,扫地车、平衡车、无人机等新兴产品领域蓬勃兴起。“追随客户海外建厂”还是“坚守国内另寻出路”的抉择,如同天平两端的砝码压在高建民心头。
作为深耕精密制造10余年的企业家,高建民心里的答案是——“我们要把高端制造留在国内。”
他深知,手中积累的精密制造技术与设备,不仅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更是打造中国高端制造品牌的火种。
经过半年深入调研,高建民将目光锁定无人机领域。
这一决策源于他对企业优势与市场缺口的精准判断:无人机制造对材料、模具精度、结构力学要求极高,恰好能发挥企业10余年精密制造的技术积累;而当时的无人机市场,多数产品只注重飞行功能,美学设计与结构力学设计缺失。
“许多企业不懂精密制造,产品只是‘初级样品’。我们要用全流程生产线和材料研发能力,打造力学与美学融合的科技艺术品。”高建民果断带领团队切入技术壁垒更高的编队无人机赛道,另辟蹊径避开消费级市场红海。
2014年,高建民创立高巨创新,依托深圳电子产业集群,开启精密制造的进阶之路。其团队从飞控系统底层架构破局,改造厂房、购进设备,将手机模型制造积累的技术沉淀转化为无人机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自2019年起开始销售无人机,目前产品已经成功销售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保有量超13万台。这些无人机在全世界飞行,在海边、沙漠等各种恶劣地理环境中被频繁使用,保有率仍然非常高,结实‘抗造’。”高建民说。
文化出海
用科技光影讲述中国故事
以“一带一路”为起点,高巨创新开启了迈向世界舞台的“出海”首秀。
2020年,高巨创新承接文旅部“数字文化出海”任务,次年便携带2000余架无人机奔赴5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当无人机“冷焰火”在异国夜空绽放,编程勾勒出的文化符号既打破了传统烟花的安全桎梏,又以科技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这一系列惊艳世界的光影秀,不仅成为“中国科技名片”,而且叩开了高巨创新的海外市场大门。
此后,高巨创新的身影频繁闪耀全球舞台。巴黎奥运会前夕,1100架无人机与绚烂焰火共舞,在埃菲尔铁塔上空精准拼出奥运火炬手动态剪影;阿联酋建国50周年庆典中,无人机群以毫米级精度还原中东王室成员肖像;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预热环节,2022架无人机让南国深圳的夜空“飘雪”,编织出“冰墩墩”与“雪容融”踏雪而来的浪漫场景。
在一次次飞行中,高巨创新驾驭大规模机群的能力不断突破上限。
2021年,高巨创新一举刷新无人机编队领域4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2024年,高巨创新再度刷新两项吉尼斯纪录:先是以7998架无人机创造“最大光源影像”纪录,紧接着用8100架无人机改写“最多无人机同时飞行”纪录。
控制数千架无人机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精准起降,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技术攻坚。
“控制千架机群,难在千机一面。大规模集群控制技术是关键门槛,一旦跨越关键节点,3万到5万架次的大规模编队也能游刃有余。”高建民介绍,从芯片选型到自研低空监管系统,从AI智能巡检到元宇宙互动编队技术,多年来团队通过全链条创新构建起技术护城河。
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早期受限于深圳楼宇密集的环境,大规模无人机测试需远赴外地。2019年,在龙岗区的支持下,华南首个无人机专用测试场启用,帮助企业极大提升了测试效率。
“周边可半小时配齐核心供应链产业生态,数百架编队表演方案从空域审批到飞行落地仅耗时72小时……这些都是‘深圳速度’赋予我们的底气。”高建民说。
如今,高巨创新升级款EMO无人机突破载重极限,大幅提升挂载能力,支持烟花、激光、烟雾器等多元设备,让无人机表演与灯光、烟花深度融合,为创意表达注入更多可能。
每当夜幕降临时,海外夜空中闪耀的中国无人机群,不仅是一场科技与艺术交织的视觉盛宴,更是“中国智造”与世界对话的独特语言。
从手机模型代工厂到全球无人机编队行业龙头,高巨创新以无人机编队为媒介,见证更多“中国智造”的奇迹划破苍穹,飞出新高度。
南方日报记者 刘越亚